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藝術品投資要做長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06 10:43:23 | 文章來源: 海南日報

藝術品以前從來不是商品,而是部分小眾的雅玩。即便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藝術品出口換取外匯,也只是少數幾位藝術家,此外在國內並沒有形成市場。改革開放後,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拍賣市場形成後,藝術品開始作為商品推向市場。而藝術品的生産者———藝術家,也成為一個資源了。商家正是在利用這個資源去賺錢。

商家需求其實也正迎合了部分藝術家,畢竟藝術家要生存,主動配合也好,積極迎合也罷,藝術家迅速與市場接軌,擁抱市場。

還有一個特殊的市場現象,或曰中國特殊的藝術品市場文化———官本位。在藝術界有個行政職務,市場價碼立刻提升。其實這也是禮品市場的直接後果。“雅賄”是藝術品市場尤其書畫市場的一個重要産品走向。對藝術品缺乏認知的眾多以送禮為指向的“消費者”,並非專業買家,無法判斷作品本身的藝術水準,作者的“官名”就成為重要判斷標準,從而導致市場價位的“官本位”。

這樣的定價機制,對眾多潛心創作的藝術家不能不説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衝擊。

有名頭的書畫家,銷路不成問題,荷包鼓了,藝術生命也毀了。急切,是當下的通病。創作者急,經營者急,藝術消費也著急。

畫廊代理了藝術家,急切變現,幾家畫廊聯手,出大資金買斷一個藝術家,聯手炒作,賺一把就走。完全不顧後期市場,找到接盤的人就行。這種市場操作行為,與藝術家無關,完全是經營者在搞。

藝術品不是這麼個玩法。藝術品投資要做長線,十年二十年,留得住,耐得下性子,才是大藏家、大玩家的路數。而市場本身也需要細心呵護、培育。藝術家的創作有個成長過程,市場認知度漸漸提升,市場表現,作品價位也有個時間積累,逐漸調整,走到理想價位有個過程,培育的過程,成長的過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