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第二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在廣州順利舉辦。這個為期4天的藝術博覽會,展出104所院校的799位青年藝術家,帶來1963件藝術作品,涵蓋油畫、國畫、雕塑、版畫、影像、設計等藝術門類,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青年藝術家的展示平臺。
12月21日是今屆大藝博最後一天。南都記者在現場所見,因為明年是馬年,出現不少以馬為題材的作品,有國畫有雕塑也有油畫。相對而言,學生作品的水準參差不齊,作品定價在一千元到幾萬元之間,適合普通百姓消費,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前往參觀,購買;也有不少房地産老闆在專業導購的陪同下,選購作品。
大藝博的作品實行現場公開銷售,因為創作者身份明確、價格適宜,在第一屆曾引發多個買家爭搶部分作品的情況,今年也不例外。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趙夢雅的素描作品“貓頭鷹系列”,共9幅,因其每幅定價在1500元至1800元之間,在第一天已被搶光。據調查,購買者多是女性,其中一名購買者、藝術愛好者陸小姐告訴南都記者,她家裏一直有收藏習慣,這是她第一次購買當代藝術作品,主要是“價錢相宜,創作題材以及尺幅都適合放在家中。”
據了解,首屆大學生(廣州)藝術博覽會成交額在7成左右,為不少剛畢業的藝術家推廣了作品,營造了市場效應,所以今年更多年輕藝術家涌向這個完全向藝術家免費開放的推廣平臺。第二屆大藝博的作品在今年4月啟動之後,主辦方收到近2500位青年藝術家的申請,徵得近4萬件作品,“送展作品數量與去年相比明顯增長超過30%。”
有人認為,作品的熱賣不代表這件作品品質好,有可能是大眾缺乏審美眼光;也有人認為年輕藝術家思想未夠成熟,將來不一定會繼續從事藝術創作,不是好的投資方向。廣州市華藝文化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陸小姐解釋,首屆大藝博上一些最初被認為具有探索性,不夠討好的作品,最後卻被成功地銷售出去了。“其原因,一是市場對於青年藝術家的態度是寬容的,也是開放的;二是,隨著觀眾觀念與審美的不斷提升,會使市場煥發出新興的需求。”在陸小姐眼中,“大藝博就像大賣場,肯定有好有壞,只要自己能發現好的藝術品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