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藝術市場兩極分化加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1-20 10:30:42 | 文章來源: 芷蘭雅集

和藝術相關的市場,是高雅充滿文化味道的,也是龐大但不能量化的。和藝術品相關的活動包含展覽、拍賣、博覽會、交易會等。每年的此時至元旦,都是藝術品市場活躍的時段,今年也不例外。但梳理髮現,今年的市場參與群體中,兩極分化明顯:依業績考核,不少已經瀕臨關門;依經營思路衡量,不少已經山窮水盡;依規模檔次觀察,頻現魚龍。

【畫廊】

有人稱:北京地區的畫廊中,九成處於不盈利狀態。這一數字也許有些誇張,但卻接近事實。這些年畫廊的生意確實不好,房租和代理成本過高,利潤空間大幅擠壓,沒有金援的畫廊很難與藝術家討價,一般畫廊很難應付。加之門店經營模式單一,許多畫廊不得已與二級市場合作,代理送拍成了常規模式。

【拍賣】

一年半的市場調整之後,如今拍賣滑步行情漸止。但能感受到,許多拍賣行的資金鏈成了最大問題。儘管呼籲了多年,市場三角債問題依然沒有緩解,買家仍然牛,仲介照舊熊。舊賬不結,新帳繼續欠。不少拍賣行的正常生意陷入困境,有的“挪東補西”,更有的公司直接將賣家貨款用於徵集,狼狽度日。多數拍賣行業向來“重業務輕推廣”,許多資金緊張的企業廣告大幅縮水。也許是為了控製成本,但和徵整合本相比,推廣成本少得可憐。許多媒體人士表示:通過廣告投放,可看出企業的實力,這是真的。

目前看,中國內地的拍賣企業,有實力且進入運作正軌的過不了五家,買家競拍、賣家送拍前必須考慮一下:合作要選擇可靠的。

【展會】

“文博”、“藝博”等冠以此類名稱的會議又開始多了起來,其目的多數為了促進銷售。但由於市場不好,參加白交參展費,連成本也收不回,故此一些重量級參展商和重器已經選擇放棄,而為了延續,此類活動依在繼續,但品質已經今不如昔。“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市場服務細化的趨勢,但“專業的人如何做得更專業”則是為滿足客戶需求的更高要求。單純為了形式和參展費,而忽視或不能滿足客戶需要,這類展會該少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