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香港佳士得即推2013“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秋拍專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30 14:53:2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專場資訊: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詹姆士拍賣廳《2013 年11月23日,星期六,下午7時

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詹姆士拍賣廳,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上午10時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特別專場(日間拍賣),伍斯拍賣廳,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下午2時

亞洲當代藝術(日間拍賣),詹姆士拍賣廳,2013年 1月24日,星期日,下午4時

 

香港-佳士得將於11月23日及24日舉行四場【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會,呈獻近900件拍品。承接在 2012年秋季及2013年春季拍賣成功推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主題,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門在今季將呈獻「亞洲的時代,亞洲的畫」,展示一系列二十世紀引領東西方藝術浪潮交融的現代大師名作,及當代藝術新銳的前衛創作。

作為焦點之一的晚間拍賣將以「亞洲現代藝術的黃金時期」為主題,精選拍品包括一系列現代藝術大師于1950 年至1960年代的早期創作,及當代藝術家在1980年代後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創作,亮點包括了曾梵志的《協和醫院系列之三》三聯畫。在東南亞藝術部分,佳士得將不只以東方藝術家來詮釋「東西方文化交流」,還將特別介紹一系列遊印歐籍畫家的矚目畫作,包括印歐藝術發展的四位重要藝術家勒邁耶、邦尼、賀夫卡及西奧.梅耶,以透過西方藝術家解讀「東西方文化交流」。除此之外,今季亦有多個重要私人珍藏,如7幅來自英國船長家屬重要收藏的林風眠畫作,22幅來自美國重要收藏的中國和南韓當代作品等。為迎合市場的殷切需求,佳士得將繼2013年春季後,再度精選近300件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紙本藝術作品為特別專場拍賣。

亞洲現代藝術的黃金時期

佳士得團隊一直致力於探索亞洲美學價值,特別是在東西藝術處於不斷整合的今天。在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我們將以「亞洲現代藝術的黃金時期」為主題,透過展示現代藝術家1950至1960年代早期傑作以及當代藝術家在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初期的早期創作,來理解亞洲藝術家進入西方主流藝術世界的里程碑,領悟文化交流沉澱下的精華。

在現代藝術大師的早期作品中,佳士得將推出拍賣史上最完整的趙無極繪畫歷程系列藏品,當中包括了11件從 1950年代「克利時期」、數年間蛻變昇華的「甲骨文時期」力作,再至1960至1970年代全然邁入抽象的磅礡之作。此批上承宋元美學並繼往開來之經典油畫,盡覽一代抽象大師畢生的美學探索。而三件來自法國重要私人收藏的常玉作品,如展現藝術家優雅簡約風格的《紅衣女子》(估價:15,000,000- 20,000,000港元/1,923,100-2,564,100美元),則將精彩重現藝術家1930年至1940年間的創作巔峰;此外,朱德群早期罕見雙聯大作《無題》(估價:30,000,000-40,000,000港元/3,846,200-5,128,200 美元)、創作于1980年代的經典雪景《冬之回憶A》(估價:11,000,000- 16,000,000港元/1,410,300-2,051,300美元),以及來自勒邁耶、張荔英、阿凡迪、費南度.索維爾等東南亞重要藝術家的精選作品亦將在晚間拍賣中隆重登場。

而在二十世紀後期,亞洲經濟實力崛起,當代藝術亦隨之迅速發展。這個時期,由亞洲當代藝術家接棒,進一步對傳統美學及自身文化進行融合與詮釋,將亞洲藝術價值帶向嶄新層次。出自曾梵志的《協和醫院系列之三》(估價待詢)三聯畫便是其中一幅誕生在此時期的代表作。包括此作品在內,出自藝術家的同一時期同一題材作品,僅有三件。這件誕生於1992年的作品為藝術家剛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時的大型早期風格代表巨作,把畫家初試啼聲、對生活的殘酷現實的所思所想,完整詮釋在這個三聯畫布上。畫中描繪了醫院中病人能獨立活動、較樂觀的一面:左幅的病人井然有序地排著隊準備用餐;中幅的病人正接受輸血其中有些還悠閒地抽著煙;右幅的病人則依序向醫護領藥而去,逐漸走向康復的未來。畫中的人物,無論是各類醫護人員或病人,他們的頭、手都被突出、誇大,曾梵志以快速的筆觸,粗曠地描繪一個特殊群體,儘管表情是如此冷漠。題材的選擇與畫家的親身經歷和觀察息息相關,體現了他對這個不為人留意的特殊群體的關懷。這件作品繪畫風格直接引發出藝術家下一個階段的「面具」系列。

曾梵志 《協和醫院系列之三》

油彩 畫布(三聯畫)

1992年作

每聯: 150 x 115 釐米(59 1/16 x 45 1/4 英吋)

總體:150 x 345 釐米 (59 1/16 x 135 13/16 英吋)

估價待詢

「醫院系列」是曾梵志眾多系列的開始,《協和醫院No. 1》(以下簡稱《一號》)作于1991年,是其畢業之作。次年,他又畫了《協和醫院No. 2》(以下簡稱《二號》);同年稍後他又畫了目前的這幅《協和醫院No. 3》》(以下簡稱《三號》)。不但這三件作品都是三聯畫,所描述的內容也似有連貫性,應是其“醫院系列”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目前的這幅《三號》,相對來説,是描繪醫院中病人能獨立活動屬較樂觀的一面;左幅的 病人井然有序地排著隊準備用餐,中幅的病人正接受輸血其中有些還悠閒地抽著煙,右幅的病人則依序向醫護領藥而去,逐漸走向康復的未來。畫中的人物,無論是各類醫護人員或病人,他們的頭、手都被突出、誇大,曾梵志以快速的筆觸,粗曠地描繪一個特殊群體,而他們的表情竟是如此冷漠。從畫風來源而論,固然是以德國表現主義為主,但題材的選擇則是和畫家親身的經歷和觀察息息相關。如此地去關懷、描繪一個不為其他畫家所留意的特殊群體,在畫史上確不多見。這件作品繪畫風格直接引發出藝術家下一個階段的面具系列。 

1   2   3   4   5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