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市場

外資攜差異化拍品搶佔內地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09 16:28:02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佳士得中國內地首拍被業內視為佳士得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禮炮”。儘管由於《文物法》的限制,外資拍賣行不能在內地拍賣中國古董和古代書畫等文物,但佳士得有關人士表示他們將選擇內地拍賣行徵集不到的作品來與中資拍賣行抗衡。

蘇富比也採取了同樣的策略。不過,內地拍賣行集中火力衝擊10月的香港秋拍大季,攻佔兩大外資拍賣行在中國市場中最穩固的地盤。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秋季大拍並不樂觀。

首拍陶瓷古董缺席

從通過授權永樂進入中國市場,到今天以“真身”出現,佳士得經過了8年的佈局,如今正式落戶上海靜安區的新建商務區中。

上海佳士得預展前,各國佳士得和蘇富比拍賣行的常客、瓷器行家陳連勇告知記者,由於本次首拍中沒有中國陶瓷和古董,所以自己並不計劃前往參加。據了解,除此之外,中國書畫也沒有在這場首拍中出現,原因是作為外國拍賣行,佳士得被禁止交易歷史作品和史前器物。

拍品不同於內地公司

據悉,本次拍品只有42件,包括來自當代亞洲藝術家的雕塑作品、畢加索和沃霍爾等大畫家的畫作及來自法國波爾多市瑪爾戈村紅葡萄酒在內的諸多名酒和來自巴黎的鑽石鑲嵌珠寶首飾等,總估價達1億元人民幣。

儘管有的內地買家認為,這些品類初來乍到難免“水土不服”,但一名香港佳士得的工作人員曾私下透露:“我們挑選的都是內地拍賣行找不到的貨。”

秋拍不甚樂觀難有起色

與此同時,內地拍賣公司也開始加快進入香港市場的步伐。10月1日~10日,香港將舉行近10場拍賣會,其中就包括了香港蘇富比、中國嘉德和保利香港的秋季大拍。隨著拍賣日程的接近,近日行內關於內地拍賣行借道香港上市的消息也越傳越響。

行家童先生告訴記者,香港秋拍可以説是各路英雄的“圈地之戰”,內外拍賣行互相滲入競爭,到底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優勢項目在各自的主力市場中分一杯羹,就要看這場“戰”打得如何。而更多“看熱鬧”的行家認為,佳士得和蘇富比還不能夠對內地市場的巨頭造成多大的攻擊力。

不過,北京剛剛結束的幾場小拍令部分人士感覺不甚樂觀。畫商田先生告訴記者,他認為秋拍未必能有大的起色,市場還是有“虛榮”的成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