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拍結束後,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第一時間就春拍發表了評論文章,這家從去年開始異軍突起的研究院先後發佈了趙無極研究報告,並研究藝術品評估新方式,對藝術品市場進行合理梳理。上週末,《京華時報》記者專訪孔達達,他表示,今年春拍市場呈現買家出手難度增加的態勢,秋拍市場則要看是否有好的拍品出現,以及拍賣行是否有好的策劃。 京華時報記者顧博
>>關於研究院
正在為數據去偽存真
京華時報:目前市場中的數據可謂魚目混珠,在進行數據選擇的時候如何進行篩選?
孔達達:市場分析的一個重點是數據分析,而數據分析可靠性的前提是數據的真實性。但是眾所週知國內拍賣市場數據缺乏可信度,所以研究院決定選取一位國際知名、並被國際藏家所認可的中國藝術家,比如趙無極,因為其數據相對可靠。而在數據庫選擇上,研究院最後選定與業界公認的最好的藝術品數據庫提供商artnet合作,以最大限度地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研究院目前正對中國拍賣數據庫進行梳理,研究院有自己的專家,也與熟知藝術品市場的行家合作。具體篩選標準會在合適的時候公開。
京華時報:最近有報道説80後藝術家劉春喜在他僅有的一場拍賣會中創下了全球十佳的拍賣結果,您是如何看這類數據出現的原因以及後果?
孔達達:劉春喜的作品本身還是不錯的,至於是否背後有推手在拉高其拍賣價格,那就需要進一步調查。
>>關於拍賣
重復上拍率低是好現象
京華時報:去年藝術品拍賣市場遭遇滑鐵盧,從今年的春拍成績來看,市場呈現哪些特點?
孔達達:整個拍賣季似乎普遍呈現一種樂觀的態勢,從嘉德春拍的成績可見一斑。而蘇富比紐約、蘇富比香港和佳士得香港雖然明星拍品並不突出,但是整體態勢和心理普遍樂觀。當然拍賣市場總體走勢還要看接下來一些重要拍賣行的拍品上拍情況。可以肯定的是,市場更加理性,收藏家也更趨向於成熟,對真品和珍品有著剛性需求。
我認為今年春拍中入市的購買者似乎更多是想在市場的低窪時期購入性價比較好的藝術品,盲目追高或通過創造歷史高價而炒作作品的現象在減少。雖然市場表現信心十足,但是高價書畫的流通量實際上在降低,更通俗的説法就是,出手的難度在增加。
京華時報:有人認為春拍的好現象是藝術品市場復蘇的信號,您是如何看的?
孔達達:有人認為內地藝術品市場就此復蘇,甚至可能回歸到2011年的高峰。那麼2011年的中國書畫市場是怎樣的情況?如果選取2011年營業稅前50位的拍賣行成交數據統計計算,千萬書畫成交作品在2011年重復上拍的比率竟然高達22%,可見當時整體市場的炒作氣氛非常嚴重。
2013年嘉德春拍共有29件中國書畫作品有千萬以上的成交紀錄,連2011年的一半都不到,所以目前來説還遠未達到2011年的火爆局面。2013年嘉德春拍千萬拍品的重復上拍率僅為7%,而春拍中蘇富比(紐約和香港)以及佳士得(香港)等的市場整體重復上拍率為13%,遠遠低於2011年的22%和2012年24%的比例。低重復上拍率預示著更健康穩固的收藏市場,但是保持較低的重復上拍率對拍賣行來説也是個考驗。如何能夠找到更多、更好的拍品來源是市場能否健康復蘇的關鍵,否則也只能是資金炒作出的虛假繁榮景象。
京華時報:秋拍的走勢將會如何?孔達達:就過去5年的市場數據來看,秋拍的成績往往遜於春拍,原因可能是通常拍賣行會花更多的精力去準備春季拍賣,相對來説精品較多,拍品品質較好。秋拍市場如何發展關鍵還是看拍品品質如何以及是否有好的概念和主題推出,比如匡時將於今秋在香港舉辦首次拍賣,這很值得期待。
>>關於收藏
贗品多考驗新藏家眼力
京華時報:收藏家可以分為三類,從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多年的發展狀況來看,目前收藏中哪類人群佔比更大?
孔達達:過去5年是中國藝術品發展最強勁的5年,可以看出市場更多是由資本以基金的操作方式拉動起來的。企業家或商人的思維方式跟普通的藏家有很大的區別,在看待一個項目的時候,用的也不是相同的計量單位,如果只是從購買力的數字上看,投資型的藏家居多。
京華時報:年輕收藏家、二代收藏家在今年春拍中成為新興力量,這些收藏家目前的整體水準您覺得如何?
孔達達:我很看好新一代的收藏家,他們很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有很高的國際視野,也有自己獨特的品位,最重要的是他們很好學,很喜歡鑽研。
京華時報:新興藏家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孔達達:傳統書畫精品的價位較高,市場上贗品較多,對於新興藏家入手有一定難度。建議還是需要多諮詢口碑好、經驗豐富的專家或專業的藝術機構,多看、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