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低端藝術品消費市場:良田仍待開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09 10:06:36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風景》吳冠中

《竹草圖》劉 野

從酒店、會所、俱樂部到商場、社區、家居,不知從何時起,藝術品已不再是“高富”階層的專屬,它正以不同的途徑和方式悄然融入我們的生活。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這一改變無疑是令人欣喜的,因為這説明藝術品消費市場的“覺醒”,藝術品消費是收藏、投資的基礎,當越來越多的中産階層甚至普通群眾開始消費藝術品,正説明國內藝術品市場在真正走向成熟。

藝術品涌入大眾消費領域

不久前,“I Can Pay”藝術節和“青年藝術100”相繼在北京落下帷幕,兩個藝術節均主打“消費得起”的青年藝術家原創作品,一方面為年輕的原創藝術從業者提供機會,一方面為藝術品進入大眾消費領域推波助瀾。可以看到,今年眾多藝術品銷售商、銷售平臺將定位放在“消費”二字上:今年6月舉行的第二屆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大方喊出“把藝術帶回家”的口號,甚至為觀眾提供了“藝術樣板間”;日前上線的亞馬遜藝術品電商平臺也將定位放在藝術品消費人群上;即將於今年11月舉行的上海藝術博覽會則在近日對外公佈了本屆主題——“讓消費愛上藝術”。此外,一向走高端路線的藝術品拍賣公司也越來越“親民”,今年春拍,多家拍賣公司打出“培養新藏家”的牌以拉攏市場,而從春拍反饋的結果來看,也是中低價位的拍品尤為受寵。

據一份2012年針對國內藝術消費人群的數據調查顯示: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藝術品消費領域,參與調查投票的人中,實際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的佔72.97%,10萬元至100萬元的佔21.62%,100萬元以上的佔5.41%。在參與投票的人中,已經買過或者有計劃購買藝術品的比例高達89.19%。顯然,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人群已經成為藝術品消費的主力軍。這項調查還顯示,受訪的大眾一般會拿出收入的10%購買藝術品,這一比例佔到67.57%,而願意拿出收入30%以上購買藝術品的,僅佔8.11%。

“藝術品市場在經歷收藏、投資的發展階段後,作為藝術品市場金字塔最底端的、支撐藝術品市場持久健康發展的藝術品消費市場正在興起,這標誌著藝術品消費時代正式到來。”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研究部總監馬學東表示。“目前,國內的藝術品消費分為對於藝術品原作的消費、對於藝術衍生品的消費、對於藝術複製品的消費。一般來説,藝術原作消費在這3個層級中處於最高端,藝術複製品位居中端,藝術衍生品處於最低端。”馬學東向記者介紹説,“與藝術品收藏與投資不同,大部分消費藝術品的人僅僅出於對藝術的喜愛,希望用藝術來裝點自己的生活,當然,也有個別人會期待自己買下的作品能夠升值。”

“藝術品走入家庭是大勢所趨,其實繪畫、雕塑等各種形式的藝術品在西方早已經成為中産階級家庭裝飾的主流,而在國內這一市場才剛剛興起。”策展人季先生告訴記者。“藝術品裝飾不僅能夠美化室內環境、陶冶情操,還能顯示出主人的藝術品位。此外,這也是培養藏家的重要一步。可以預見,未來藝術品將會成為富裕家庭不可缺少的資産組成部分。”

主客觀因素刺激藝術品消費

對於近兩年國內藝術品消費突出增長的原因,馬學東分析認為,一是由於社會整體消費能力的提高,二是人們對藝術品購買慾望的增強。“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或地區每人平均GDP達1000美元至2000美元時,藝術品購買力開始啟動,達到8000美元時,藝術品購買力將推動藝術品市場進入繁盛期。由每人平均收入提高帶動的藝術品消費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體現得尤為突出。2012年,中國每人平均GDP達6100美元,同比2011年增長12.3%,其中,上海每人平均GDP約為10827美元,北京每人平均GDP約為10377美元。”馬學東表示,根據去年青年藝術100的銷售數據,4萬元以下售出作品的比例高達69%,其中1萬元至2萬元、2萬元至3萬元的作品最受歡迎,售出作品的比例分別為20%、24%。“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對於年收入達到20萬元的家庭來説,不帶有任何投資、增值目的地購買藝術品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購買力提升的同時,人們對藝術品的購買慾望也在不斷增強。在剛剛在北京結束的‘青年藝術100’上,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受到大家對藝術的熱情,尤其是那些中産階層,他們有自己喜歡的藝術風格,消費基本上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此外,在成都等一些收藏基礎比較好的二、三線城市,人們對藝術品的購買慾望也很強。”馬學東對記者説。

“其實藝術品消費在國內也並非鮮新事,之所以在近兩年興起與高端藝術品市場的萎縮分不開。”季先生認為,“近兩年,國內藝術品市場正處於‘擠泡沫’的狀態,原來動輒拍個幾千萬元、上億元的情形幾不可見,但與此同時,人們消費藝術品的慾望卻有增無減,於是在市場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藝術資源走進中低端市場。在這種背景下,Hihey、Hi小店以及各種青年藝術節等面向藝術消費群體的新嘗試不斷涌現,並迅速在市場佔據一席之地。這些藝術資源的集中呈現反過來又刺激人們進行藝術品消費。”

儘管藝術品消費的增長是業界所喜聞樂見的,但也有部分聲音認為,一些主打“消費”的藝術品銷售平臺賣的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作品而是適應市場口味的商品畫,甚至有人擔心這種“消費”的觀念會給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帶來不良影響。對此,馬學東認為“不太可能”。“如果談到影響,其實購買者才是被動的一方,他們在觀賞作品之後尋找能打動自己的藝術表現。其實以‘青年藝術100’來説,參展的作品實際上還沒有形成自己很明確的風格,但這並不代表它們沒有藝術價值,其中總有一部分參展作者未來會脫穎而出成為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藝術家。當然,這個比率是很低的,可能不到10%,而能夠走得更遠的可能還不到5%。”

藝術品消費市場大有可為

“人們買一件實用品,不會想到日後升值的問題,但是,買藝術品往往會糾結于日後是否升值。為什麼不能花錢買藝術品,僅僅買一個享受呢?”針對國內藝術品買家的消費心理,批評家、藝術品專家王小箭曾表示,儘管很多藝術品買家抱有投資心態,但購買藝術品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其消費功能,即提供給人們的精神享受。對此,季先生也認同,“當下盛行的各種消費中,名車、名包、名錶等奢侈品以及房産、金融産品佔據了主流,然而這些消費品卻不具備文化藝術內涵,呈現出一片很大的消費空白區,因此,能夠給人們帶來精神文化享受的藝術消費品市場大有可為,可以説,當前藝術品消費市場仍是一片待開發的良田。”

“目前來看,藝術原作與大部分消費者仍有一定的距離,未來藝術品消費市場的發展空間會集中在藝術複製品與藝術衍生品的消費上。”馬學東認為中低價藝術品複製品、衍生品市場的開發是藝術品進入大眾消費的關鍵。據文化部日前發佈的《2012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去年我國藝術授權品、藝術複製品、藝術衍生品交易總額為180億元。然而據歐洲藝術基金會報告測算,今年中國內地的藝術衍生品市場潛力在300億美元以上。 馬學東表示,目前國內藝術品消費市場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的問題來源於藝術品消費的産品供給方,目前藝術品消費人群增長很快,但是藝術消費品的供給仍顯單調,創意獨特能夠吸引人的藝術消費品較少,無法滿足消費人群日益增長的需求。此外,部分藝術消費品定價過高,因為藝術品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水準整體依然不高。“如果藝術消費品的供給方不做充分的市場調研,不根據目前國內藝術品消費人群的購買特點和能夠接受的價格水準合理地定價,那麼就會出現供給與實際需求不相匹配。只有具備了好的創意、定價合理的藝術消費品才能吸引到消費者進行消費。”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