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市場“拍賣暴利”傳説:定位拍賣市場巨頭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02 10:06:00 | 文章來源: 芷蘭雅集

【特點】

根據中拍協的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具備文物拍賣經營資質的企業共計355家,比2011年增加46家,增速相較上年度有所減緩。新增企業依然集中在京、滬兩地,前者18家,後者17家,其他地區11家。在355家文物拍賣企業中,有227家企業具備二、三類文物拍賣經營資質,128傢具備第一、二、三類文物拍賣經營資質。

【現狀】

除了20余家有一定規模的拍賣公司比較活躍外,大量拍賣公司生意平淡,甚至慘澹。以京津地區為例,70%公司盈利能力欠佳,甚至虧損,有的公司一年中僅勉強能維持一場拍賣。

【原因】

因為拍賣公司的入門並不高,加之社會爆炒的“拍賣暴利”傳説,許多收藏家或者有一定資金實力者都開始涉足該行業。都想進入這個“兩頭賺取佣金且可夾賣私貨”的市場牟利。事實上,這個行業入門門檻隨地,但日常運營門檻卻很高,考察著一個企業的鑒賞能力、徵集能力、路演能力,對客戶的説服能力、忽悠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甚至還有一定的漂亮“造假”能力。

大多數公司都處於剛開始階段和發展中階段,除了有可以開張的些許資金外,缺少規模、品牌、口碑和買賣家資源,運營之中難度重重,經常出現“拼死湊成一本書,招商過程累吐血”的局面,有的拍賣會參與者寥寥無幾,其間多數是託兒。

於是,“假拍”、“拍假”、“事先收取圖錄費”、肆意吹牛炒作的問題層出不窮,為了拼知名度,許多公司也就出現了“拍出世界紀錄”、“漢代玉凳”等笑話。

【問題】

一個好的拍賣公司,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而是經過了苦心耕耘、時光積累、市場磨練而博得生存空間。新誕生的企業,必然從山腳起步,需要年經月累磨練和品牌增長,眼望山巔、好高騖遠萬不可取,這也不是做長久生意的思路。不謀長久而營小利,必然“起點低”,也就不會引人關注。

【建議】

創新,是一個新生企業應該思考的問題。這種靈活應該是處於“山腳”拍賣行的強勢,不與強者爭主項,而應該從雜項、小項中入手,做一個有特色的企業,譬如專拍油畫、專拍古籍、專拍西方作品、專拍錢幣郵票……別總想著一夜暴富,爭取搞出特色、將小項做強再謀取做大,如果長久堅持,必然也能成為一個有特色的拍賣企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