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總是不夠分的
一時間出現這麼多的藝術媒體想盈利,但蛋糕就那麼大,總是不夠分。藝術媒體的經濟來源,絕大部分是版面廣告,這些廣告客戶主要來自拍賣公司、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另外,因其藝術品的高端特點,總是跟有錢人、時尚有著一定的親密性,一些藝術媒體也能夠利
用自身的獨特資源發展到汽車、服裝、銀行之類的外圈廣告。比如《時尚芭莎藝術》依靠著時尚傳媒集團,每期的刊物中都少不了大牌服裝及化粧品牌,《收藏投資導刊》也會借助東家中國證券報拉攏到銀行之類的廣告。但這些,畢竟只是少數。
有時候,這個蛋糕還要往外圈分一點。部分拍賣公司、藝術機構、藝術家漸漸認識到藝術圈本身的局限性,開始選擇在一些生活類大眾媒體上投放廣告,比如北京保利在《三聯生活週刊》的春拍徵集廣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在城市公交站牌及地鐵站牌中的展覽廣告投放等。
藝術媒體人的生存之道
“藝術媒體記者實在是不好幹,學新聞的不懂藝術,學藝術的不會寫。”某藝術雜誌社主編談起人才招聘就很無奈,“藝術媒體普遍呈現出待遇低,上升幅度又小,留不住人才很正常。”
藝術展覽新聞發佈會不同於其他社會性新聞發佈會,“開幕現場,策展人那一套一套的學術理論能把我給聽暈了,”藝術媒體人小李説,在開幕會上碰壁是常有的事情,“有些問題策展人拒絕回答,説我問的不專業。我哪能記得那麼多的流派,難道聽一次展覽新聞發佈會,就要把這個策展人、批評家的藝術理念給搞得個清清楚楚嗎?”藝術媒體不同於別的大眾媒體,它的專業性比較強,“但這並不是説擁有藝術史的知識就可以做好編輯。目前藝術媒體並不是缺少專業知識,而是缺少媒體意識,媒體從業者需要對藝術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判斷。”策展人夏彥國認為藝術媒體人應該具備多種專業素質才可上崗。藝術媒體人的發展雖然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但依然有不少活躍的媒體人充分利用了媒體的寬闊平臺,跳槽到藝術圈的其他空間領域。比如,原來在雅昌供職的王某現在到了北京保利拍賣;曾在《鑒寶》雜誌社的石某現在供職于北京寶瑞盈拍賣;在《藝術市場》工作的朱某如今做起策展人工作;《頂層》雜誌的主編胡某成為了上海某知名拍賣公司做當代部的負責人。
藝術媒體這個江湖説大很大,説小也很小,其中總有一些規則在限制著媒體人的發展,也有一些機遇在等著媒體人開拓,但重要的是這些媒體及媒體人該如何利用已有的平臺來運用和玩轉這個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