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2013藝術品市場不能讓機構預期主導市場行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3 10:33:15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與參與人群的擴展,特別是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市場格局與態勢,如何認識與分析今年春拍所反映出來的複雜經濟環境下紛繁不規範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是備受業界非常關注的話題。

對於今年的春拍市場雖然有不少説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從2011年秋拍以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就開始進入了一個調整期。2012年,這種調整更為有力度,所以,人們更多地在觀望2013年的走勢。因為對不少機構來講,2013年的確是一個關鍵的年份;而對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講,2013年更是一個市場調整的窗口期,表現在:一方面,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金融危機後,顯示出人們對藝術品資産的關注,啟發並鼓勵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些預期;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形勢與政策的變化,藝術品資産化時代也正在到來,市場對藝術品資産的前景看好,傳遞到拍賣市場中就是,市場預期在提升,特別是機構對市場的預期在提高,但市場的信心恢復似乎還沒有與機構對市場的預期形成正效應,進場資金謹慎保守與避險的基本調子未變。後續市場的變化,我們更多地需要判斷是市場週期規律的推動還是市場進程的推動。據分析,我們認為,當下藝術品市場出現的向好,更多的是由外部大環境主導的藝術品市場週期規律推動的,而不是或不主要是由藝術品市場進程推動的結果。

也就是説,中國藝術品市場今年的後市與大環境的關聯度會很高,如果市場流動性趨緊,如果“錢荒”還會出現或是常態化,那就會影響市場投資的信心,後市回調能力就會打折扣。所以,我們講,中國藝術品市場還在調整中,調整也是新生力量的聚合,今年春拍可以看作是調整中新生力量的聚合過程,不應過高預估今年藝術品市場的回調能力與回調水準,特別是不能讓機構對市場的預期主導甚至綁架市場行情,以及掩飾應有的真實發展態勢。

今年春拍市場沒有出現億元天價拍品,一些高標的拍品或撤拍或流拍,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第一個是市場行情低迷的大勢未根本改寫,第二個是市場資金支撐不足,第三個是市場避險情緒濃厚。市場行情低迷的直接表現就是縮量,縮量有多重的含義,最主要的一是指成交規模的收縮。二是指拍品數量級價格總規模的收縮,三是進場資金的規模數量的收縮。在這個過程中,高標的拍品或撤拍或流拍與市場信心直接相關,從某種角度講,市場信心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調整的主導性因素。可以説,中國藝術品市場內外失穩動搖了市場信心。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是外部環境失穩,發展走勢不明朗,被動性加大,尤其是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最為深刻;另一方面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結構性問題突出,失范事件衝擊波效應在發酵並擴散,藝術品投資的衝動受到壓制,信心遭遇打擊。晃動的信心引發了本來就不是很鞏固的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市場的遲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氣不足,成交不活躍,高標的拍品或撤拍或流拍,真正的成交規模並不理想。

當然,從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大的趨勢來講,拍賣市場再超越2011年的狀態是沒有任何異議的。今天我們碰到的問題主要是市場信心需要一個建構過程,而這種建構過程會加大人們對於市場風險的預期。避險情緒的存在,目前還是市場中一種揮之不去的氣氛,導致觀望情緒不斷攀升,市場熱點分散,市場衝高的衝動與能力受阻,高端市場活躍度不夠,成交雖有成長但不理想。當前,我們看到拍賣業主要有三種基本狀況:一是大的龍頭性拍賣企業的拍賣總成交額雖有回升,但熱點散亂;二是高估價拍品的成交率下滑;三是人氣聚集似乎在提升,但市場情緒保守,進場資金支撐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拍賣市場要達到一個新的巔峰狀態,可能還需要2~3年的培育與醞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