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澳門瞄準亞洲藝術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6-03 10:40:00 | 文章來源: 南方日報

藝術澳門舉辦“繼往開來”澳門主題展

藝術澳門吸引了來自各國和地區的藝術機構參展

昨日,2013首屆藝術澳門博覽會落下帷幕。為期四天的首屆“藝術澳門”聚集了各國藝術機構、藝術品投資人、專家學者和收藏家,顯示出澳門發展藝術市場方面的巨大潛力。而在澳門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産業的勢頭下,藝術活動相當活躍,“東方拉斯維加斯”正力拓多元化,發力建設藝術市場。

現場▶▶

眾多機構藏家雲集

5月30日,藝術澳門開幕,來自大陸、台灣、香港、南韓、日本以及法國、以色列、加拿大、比利時、葡萄牙等國家與地區,以及澳門本土的近100家知名藝術機構的上千件藝術品亮相,千余名藝術家、收藏家、藝術品投資人、藝術愛好者等出席。

相比于發展迅猛的香港、新加坡等城市,澳門的藝術市場尚未充分開拓。而此次,不少國內外的藝術機構帶來作品,如尤倫斯、美麗道、藝-凱旋、k空間、青年藝術100、柒舍雅集、簡經典西畫沙龍、以色列的Litvak Gallery、葡萄牙的Cordeiros Galeria、加拿大的Galerie Simard Bilodeau等。同時,澳門的一些藝術機構也出現在展廳,包括國際版畫藝術研究中心、全藝社和藝術聯盟(澳門)等,希望借此平臺向外推廣。

活動舉辦了精品畫廊展、澳門藝術主題展、韓日青年藝術家推薦展等三大展覽。精品畫廊展集中了來自世界各地近50家知名畫廊,作品包括油畫、國畫、版畫、素描、雕塑、裝置、影像等藝術品。澳門藝術主題展邀請了具有代表性的16位老中青澳門本土藝術家參加,旨在面向世界推廣澳門本土藝術。

而韓日青年藝術家推薦展則集中展示個性張揚、風格獨特的南韓、日本20余家畫廊、35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這些韓日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從側面折射出亞洲當下社會形態與文化觀念的變遷。他們力圖改變對韓日藝術“卡通化”、“扁平化”、“唯美性”的認識,而以張揚的藝術個性、另辟蹊徑的個人風格為創造的首要原則。例如,金宗叔的《人造景觀》由金剛石拉絲、混合繪畫法打造,在紅色和黑色的背景上,呈現晶亮光彩畫面,吸引不少人駐足。而高松和樹的《奉命倒熱水》是其“距離感主義”典型作品,採用深度映射的技巧,按照人與物體的縱深,按比例運用灰階水彩顏料,唯美畫面中隱藏著深意。

此外,“藝術澳門”還安排了“藝術收藏與當代思潮”、“中國書畫與玉器欣賞”、“2013 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亞洲藝術市場和投資機會”等主題講座,並於展覽期間舉辦澳門龍禧2013春季拍賣會。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藝術澳門”博覽會學術顧問趙力指出,亞洲地區的藝術博覽會已經進入到全面競爭的時代,而競爭帶來的結果將是專業化發展和服務創新能力的提高。“藝術澳門”雖然是新興的藝術博覽會,但是它立足於澳門的地域背景,並鮮明地提出了“凝聚中華,擁抱亞洲”的宗旨,力圖做成具有亞洲特色的文化盛事,為亞洲藝術交流提供一個嶄新的平臺。

趨勢▶▶

亞洲市場競爭激烈

近年,亞洲市場持續迅猛發展,成為支援全球藝術品市場的重要一極。來自法國artprice網站數據顯示,在2011年,世界上頭20位藝術家作品交易總量統計中,有11位是中國藝術家的名字。而今年的紐約亞洲藝術品拍賣周有43位國際亞洲藝術專家以及5家大型拍賣行和17家世界知名博物館和亞洲文化機構參與,原預期成交結果為7500萬至1.05億美元,然而最後的總銷售額超過1.3億美元。其中佳士得銷售額超過8000萬美元,蘇富比則為5240萬美元。

亞洲藝術市場的頭把交椅,同樣競爭激烈。5月底,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日前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閉幕。香港藝術博覽會,此前被號稱世界最高水準的藝術博覽會——巴塞爾藝術展收購,正式冠名後今年首次推出。香港巴塞爾成為巴塞爾藝術展的亞洲品牌,意味著香港即將成為亞洲藝術中心。

新加坡也是東南亞藝術市場的交匯點,蘇富比東南亞藝術拍賣在1996年已經在新加坡舉行。新加坡聚集了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資源,而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華人也有收藏傳統。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和蘇富比將東南亞前衛作品加入到其拍品行列,刺激藝術市場的胃口。

現在,巴塞爾藝術展把其世界藝術交易盛會分成三大塊:巴塞爾、邁阿密海灘、香港。今年香港巴塞爾共有245家畫廊參展,其中50%來自亞洲,如東南亞、印度、日本,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地區的畫廊多達50余家,共吸引了超過6萬名來賓入場,成交情況也較樂觀。

而北京、上海、東京等地交易活躍,也是亞洲耀眼且具有潛質的藝術市場中心。畫廊、藝博會、拍賣公司和收藏家成為構築亞洲藝術市場生態系統的主體,而政府、美術館、基金會等加以規劃,更增添活力。

動向▶▶

澳門涉水藝術市場

拓展藝術品牌,澳門對涉水亞洲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雖然亞洲藝術市場競爭激烈,藝術澳門開幕前的新聞發佈會上,主辦方就顯示出對澳門的信心。組委會新聞發言人稱,對於藝術市場而言,澳門是一個陌生的城市,也是一個新興市場,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多年來,藝術市場完全忽視了這個城市的存在,“這一次,將撩開她神秘的面紗,發現她巨大的價值空間”。

首屆藝術澳門博覽會組委會主席胥泓霖也表現出對於亞洲市場的強烈興趣,認為澳門的舉辦高水準藝博會有助進一步促進亞洲藝術市場的交流與合作,也為藝術投資人打開一個全新的投資空間。

實際上,澳門近年努力推行系列多元化政策,打造“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和“澳門樂團”等文化藝術品牌,在藝術市場表現活躍。在藝術澳門舉辦的同時,2013澳門視覺藝術年展也剛剛拉開帷幕,以中國書畫、篆刻及以各種媒體呈現的實驗水墨類作品為主要展覽項目。本次藝術澳門的支援單位也有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的身影。

在“藝術澳門”博覽會主題展策展人莫偉康看來,澳門數十平方公里的面積,數十萬的人口,世遺環繞的舊城區,形成了獨特的氛圍。而文化濃度極高的生態環境,與一水之隔的商業城市相比,生活節奏較慢,而人文氣息相對濃厚。多年來澳門是世界各地藝術家的轉机站,不少是過客,有些卻選擇落地生根,完善自我之餘,推動澳門的藝術發展與成長。

澳門女藝術家吳少英在澳門接受藝術啟蒙後,近年在北京發展。她評價北京的藝術市場聚集了眾多策展人、評論家、藝術家、收藏家, 作品曝光機會多。更重要的是能更多和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士交流,“這對藝術創作來講非常重要。”相比之下,澳門投入很多發展文化藝術,讓不少藝術家“羨慕”澳門同行,也使澳門藝術市場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會。

葡萄牙籍藝術家若瑟-狄莫則指出,與葡萄牙競爭激烈的藝術空間相比,澳門地域較小,“抬頭不見低頭見”,互相幫助多於競相批評,也形成了不同的藝術界氛圍,不過在相關配套機制上還有待發展。“在葡萄牙,畫廊機制比較成熟,能幫助藝術家更好地進步,建議澳門也可向此方向發展。”

不過,澳門目前本土畫廊稀少、本土潛在藏家較為低調,藝博會首次亮相試探意味更濃。有參展商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成交情況一般,主要作用在於結識了更大範圍的收藏家和藝術機構,有的已經初步達成了今後合作的意向。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