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佳士得落戶上海:挑戰還是機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6 09:45:4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李品《大團圓》

不久前,全球拍賣巨頭佳士得對外宣佈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獲得拍賣執照的境外拍賣公司,並將於今年秋天首次在上海舉辦拍賣會。據悉,佳士得拍賣(上海)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註冊地址為上海靜安區,公司類型為臺港澳法人獨資。作為首家在內地獲得拍賣執照且獨立開展拍賣業務的外商獨資企業,其經營範圍涉及拍賣、拍品進出口、展覽展示、藝術顧問諮詢、培訓和其他服務,但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尚不能經營文物拍賣。

天時地利 落戶上海

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藝術品拍賣行,佳士得由詹姆士·佳士得于1766年在倫敦創立,在全球三十幾個國家設有辦事處及拍賣中心,今後,上海將和紐約、倫敦、巴黎、日內瓦等國際藝術品中心一起,納入佳士得全年拍賣日程。實際上,佳士得在2005年已經進入了內地,只不過是以品牌授權的方式與北京永樂國際拍賣合作。對於佳士得此番在上海成立獨資公司的原因,業界普遍認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佳士得看好未來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佳士得從1995年就開始在北京、上海設立辦事處,18年來一直在進行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調研和探索,因此到內地註冊公司一直是他們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而內地文物藝術品的發展和對未來市場的預期使他們終於下定了進來經營的決心。北京永樂僅僅是一個品牌授權公司,畢竟沒有佳士得的投資股份。換句話説,永樂是一個僅僅能起到投石問路作用的經營試點。”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分析道。他認為,蘇富比拍賣行于2012年9月登陸北京,註冊了蘇富比(北京)公司對佳士得也産生了很大“刺激”。“蘇富比在北京採取先註冊公司,拍賣非文物藝術品的做法啟發了佳士得——不一定非要等到《文物保護法》修改再進入。去年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赴港成立公司經營拍賣的行動也是對香港佳士得的到府挑戰,他們一定察覺到公司的發展策略過於保守了。此外,上海市政府對於藝術品市場管制的相對寬鬆以及對市場的積極扶植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的狀況是,不僅僅是國際拍賣業,一些大的資訊服務機構與投資機構等也在尋機進入中國藝術品市場,這可以説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的趨勢。”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説。他認為,外資機構與拍賣行之所以紛紛進入中國搶灘內地市場,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近幾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持續高成長的態勢讓國際拍賣行看到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潛力。其次,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內在格局對國際拍賣行來説很有吸引力。我國藝術品市場結構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一、二級市場倒挂,拍賣行業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經營相對規範,且容易與國際接軌,便於外資企業的進入。第三,搶灘內地拍賣市場是基於外資拍賣行的戰略部署。未來幾年,世界藝術品市場將會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成長期。國際化是我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外資藝術品機構‘走進來’和我國藝術品市場‘走出去’是國際化的兩個方面。未來,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將會令人有更多期待。”

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我看來,外資拍賣行的運作模式更加規範,對客戶的服務更週到,在國際管理經驗和資金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優勢;而本土拍賣企業對內地市場環境、市場資源與規則等方面更加了解,在聯絡藏家、挖掘本土文化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外資拍賣行的進入不僅能夠加速內地市場的競爭,還將提升拍賣業態的進化,同時還可以促使內地拍賣企業提升服務和管理的水準。”西沐認為,佳士得入駐上海勢必將使國內拍賣市場的競爭更激烈。

“競爭是好事,蘇富比與佳士得不是競爭了200多年嗎?他們都各自在競爭中成長。對於一些本就管理差、誠信差的拍賣行,淘汰就淘汰吧!佳士得是老牌拍賣行,其中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過去我們還曾專程到倫敦、紐約等地學習國際一線拍賣行的經驗,現在機會近在眼前了。”上海馳翰拍賣公司董事長曹崢嶸説。他認為,佳士得落戶上海對於本地拍賣行來説其實影響不大,因為佳士得上海公司不涉及文物拍賣,而文物恰恰是上海乃至國內多家拍賣行不可或缺的業務。

在上海市文廣局相關人士看來,佳士得選擇上海作為進軍中國內地的第一站,對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佳士得帶來的眾多買家和賣家資源,對本地拍賣企業而言,是很大的利好。除了經營活動,也希望佳士得把藝術論壇和佳士得美術學院等傳統品牌引進上海,促進藝術行業的交流;為公眾提供優質的藝術教育服務,傳播藝術鑒賞文化;同時也為本地培養更多的藝術鑒賞、經營人才。上海市文廣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年9月,佳士得在滬拍賣將涉及現當代藝術、珠寶和手錶。其中對現當代藝術品的展示和拍賣,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影響力,此外,佳士得與國際頂級藝術博覽會組委會長期保持著密切聯繫,佳士得也表示,將把更多上海優秀畫廊推薦給巴塞爾藝博會、邁阿密藝博會等國際知名藝博會,這些都將在一個高起點上為本地畫廊業與藝術家提供與世界同行交流合作的平臺。

“當然,國際機構的進入也需要有正確的策略與風險意識。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過程中、藝術品市場交易體系與制度建構還存在缺陷時,國際機構的進入會面臨很多風險與機遇。”西沐提醒,國際機構進入內地市場要防止“水土不服”。

先打開了第一扇門

據了解,此番來滬的佳士得將通過上海外高橋國際文化藝術發展公司運作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平臺的協助,完成藝術品進出口代理、報關、國際物流、倉儲、展示、外匯結算等手續。其中,外匯結算是佳士得獨資經營後必須解決的難題。那麼佳士得和有關方面是否已解決了這個問題?“外資拍賣行進入上海,需要解決很多方面的問題,目前並非已把所有難題都解決了,現在先給佳士得‘打開了一扇門’,其他的門要一扇一扇開啟,今年9月的佳士得上海秋拍並不是完整的亮相,涉及的拍品可能先從國內開始徵集,今後的經營政策和細節將在運作中逐步完善。”相關負責人如此透露。

此番佳士得入滬,也讓許多人看到了市場逐步開放的希望。藝術品投資顧問梁曉新認為,佳士得進入中國,“是可以被載入中國拍賣業史的重要事件,中國拍賣業的格局與面貌將由此發生改變。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推進現在雖然的確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並不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比如,雖然現在佳士得不能拍文物,然而既然現行政策允許佳士得和蘇富比都進來,就説明中國內地的這個行業正朝更加開放的方向發展,有關部門應該是下了決心要和國際接軌的,所以我相信佳士得和蘇富比獲得拍文物的資質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多年來,佳士得一直希望進入中國,而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已經有了20年曆史的今天,這條一直走不太通的路突然被打開了,這説明政策層面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對外資拍賣行限制的解除,也表明瞭‘歡迎競爭’的開放態度。今後,國內藝術品拍賣業的競爭一定會更加激烈,整個格局也會跟著發生一些變化。”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執行總監馬學東也表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