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截流一級市場:拍賣行入校園是福還是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22 10:14:37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對此,董夢陽表示:“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去炒所謂的‘潛力股’,覺得某某就是未來的張曉剛、方力鈞,現在買這些作品等到畫家成名之後,他們早期作品的價格就會翻幾倍。這個邏輯沒錯誤,但卻忽略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你發現的是不是真正的藝術?換言之,這個苗子是否真的是你認為的那個好苗子?我在美院讀書時,全校有200多個學生,現在至少有2/3的人沒有從事藝術,何況今天那麼多學美術的,你怎樣去判斷他的藝術生涯能走多遠?這需要具備真正專業的眼光,而不是拿‘潛力股’的幌子去忽悠人。所以西方的畫廊都會先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和藝術家去代理,這跟錢沒有關係;然後再熱情、真誠地去推廣藝術家和他的作品,向別人介紹他認為好的藝術。”

“拍賣行直接進入校園徵集學生的作品,可以説是為迎合市場與藏家的一種市場行銷行為。在藝術品市場回調的過程中,高價格的藝術品被人們認為風險越來越大,而發現高藝術潛在價值、低市場價格的作品與藝術家,就成為拍賣行為迎合人們需要而發掘新藝術家的一種市場行銷行為,但這種行為對於越來越短視化、越來越功利化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無疑是火上澆油,在很多時候甚至是誤導。我們知道,學生的習作與成熟藝術家的作品,是兩種不同的作品狀態,其價值當然是相差巨大。價值發現的前提是藝術與文化內涵的發掘,而不是抱團依靠拍賣行推高價格。”西沐從另一角度分析了學生作品的價值。

過早進入市場——是“福”,還是“禍”

對於尚未畢業的學生藝術家而言,過早進入市場很可能會使其在短期內就達到“名利雙收”,但從長遠來看,沒有紮實的學術造詣和市場認可作為基礎,是否會影響其日後的藝術創作,甚或藝術生涯?

“直接進入二級市場,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市場歷來就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認識市場,也可以有限度地改變學生的生存條件;但過早地參與市場的危害也是明顯的,最主要的是干擾了學生學習與探索的深度與秩序,易被市場過早地定義風格,跟著市場走,迷失自我的藝術追求。即使這些都可以克服,學生也易被揠苗助長,一旦市場成功,就難免應付市場,過早在市場的追捧中消解專注藝術的能力,難以達成應有的藝術高度。所以,我認為,作為在校學生,重要的是學習與探索的廣度與深度。當然,也不能回避市場,進入市場,首先要回歸畫廊,其次是機構,不要一下子就衝向拍賣這一定價平臺。有時,爬得越高,跌得越狠。在奔跑之前,最好先學會行走。”西沐表示。

“假如一個藝術家將藝術作為終身職業的話,就意味著他不僅將追求藝術作為終身志向,而且將藝術活動作為謀生手段。既然職業藝術家遲早會與市場發生關聯,早幾年或者晚幾年,並非大不了的事情。從本質上講,藝術家只要介入市場,都會産生‘不良影響’。青年藝術家當然可以不過早介入市場,但當他有朝一日走出‘溫室’時,就能自動處理好藝術與市場的關係嗎?我看未必。不是説你躲得越遠,躲得越久,就越能從容面對。這只是‘鴕鳥心態’。”對此,馬健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反過來看,我倒認為藝術家早點兒介入市場有一大好處:幫助青年藝術家早點兒下決心,你到底要不要走職業藝術家之路?今天的美術類專業大學生數量非常驚人,很多人也只不過是為了通過藝考走捷徑,但社會並不需要那麼多職業藝術家。不僅如此,藝術創作的一大特點就是藝術天賦很重要,有時候甚至比努力更重要。不是説你矢志不渝地為藝術奮鬥終生就肯定能成為一二流藝術家。早點兒認識到這個問題顯然比始終心存幻想,耽誤終身要好得多!”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