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賈方舟:中國需要學術批評來引領藝術品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7 09:34:25 | 文章來源: 雅昌網

批評是與當代藝術發展關係最緊密的學科,它與當代藝術的發展是並行的。雖然,批評還談不上對當代藝術能起到引導作用,但在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批評至少能夠及時地注意到正在發生的事情,及時地發現新的藝術潮流、新的藝術現象以及優秀的藝術人才和作品;批評能夠用敏銳的眼光把握當下的情況並及時做出判斷,給予肯定,從而起到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的作用。

但是,從批評的實踐和當代藝術批評的現狀來看,目前也存在很多問題和尷尬。大家都清楚,當代藝術的發展嚴重地受到了資本市場的影響和左右,也就是説資本的力量太過強大。資本在誘導藝術向市場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藝術家把持不住自己,很可能使自己的路走偏。而批評家也同樣經受著市場的考驗。在這個市場大潮中,批評家不可能獨立其外。他們也受到了市場的影響。比如説,一些投資藝術的資本集團為了用學術裝點門面,用高額的稿酬和出場費,聘請批評家出場,參與一些商業活動。這樣實際上等於把批評家引到市場的方向上來。儘管我們的批評隊伍整體來看還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證批評家按照自己的願望保持學術的獨立性。它總是不由自主地被牽引到和市場靠近的方向上來。

批評家現在就是一個學術符號。市場想要使一件藝術品或者藝術家升值,就需要學術裝扮,這個學術裝扮離不開批評家的批評。這樣,批評家就無形中陷入到了這樣的尷尬境地。一些批評家自己認為並不是很好的作品或藝術家,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得不説好,面對這種無奈和尷尬,批評家如果把持不好,就會與資本市場共謀。

當然,這裡也不排除一些批評家確實認為好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他們發自內心地對好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給予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在今天,批評的獨立性受到威脅的原因還在於,批評缺少經濟力量的支援。比如説,批評家如果能夠有尊嚴地生活,就可能會避免資本的誘惑。批評家也是生活在現實中的人,也需要生存,所以往往一些經濟利益的誘惑就會起到作用。

但是,據我所知,從批評家的整體面貌看,多數批評家並沒有主動參與到市場炒作裏。我的一些批評家朋友,包括批評家年會的一些主要成員,以及支援當代藝術的批評家,他們的學術方位和基本的學術態度還是好的,不會因為市場的需要去蓄意炒作一個藝術家或藝術品。實際上相反,他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要和這樣的情況作鬥爭。

比如説,我在去年碰到這樣的例子。有的資本集團要炒作一個藝術家,想盡了各種辦法,動用了政府機構出面主辦,把他的畫價突然抬到了前幾位。用這種市場炒作的方式,希望把這個畫家從一個一般的好畫家,炒作到大師的地位。本來,我跟這樣的畫家還是朋友關係。我原本可以參與他的展覽、座談會的活動。在一定的意義上看,他也是很不錯的,但是這種市場運作方式,完全沒有界限的拔高,使我最終拒絕參與其中。

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跟這樣的現象作博弈。批評家如果把持不住自己,受到這種東西的操控,就會很麻煩,整個批評的形象就會毀掉。市場已經毀掉了不少很有才氣的藝術家。現在,如果中國的藝術完全被市場左右,那是將很可怕的。中國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中國沒有一個強大的藝術體制,來支援當代藝術的發展。

在西方,有基金會,有博物館、美術館,還有固定的雙年展,固定的展覽體制,策展人制度等等。這些藝術體制能保證藝術向正常的方向發展,也能夠保證學術的絕對優勢,從而使學術起到引領市場的作用。

但是在中國,學術引領不了市場,中國的學術只是幾個批評家的學術言論,力量還很不夠。

另外,國家的藝術機構、美術館、畫院體系中産生的主流藝術,往往和批評家所支援的學術主張是不一致的。中國的主流藝術和民間的當代藝術是兩條線,標準不一樣。因此,從體制的角度講,官方體制不能支援最有價值的當代藝術,而民間的學術力量又很分散很薄弱,起不到引領市場的作用。

按照理想的方式,學術應該引領市場。比如説,大的雙年展選擇好的藝術家,好的藝術品,藝術家獲獎了,就標誌著他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個高度,市場就自然跟進,收藏他們的作品。這就起到學術的引領作用,市場就會進入一種良性迴圈。

但今天我們的情況並非如此,官方肯定的作品很可能是沒有什麼學術價值的作品,之後的市場跟進就跟學術沒有什麼關係。反過來説,批評家認定的一個藝術家,但是市場並不跟進。我們的學術批評對於藝術家的肯定在市場上得不到認證,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原因就是民間的批評力量得不到體制的支撐。

目前市場中買藝術品的人多數是在做投資而不是收藏。這就決定了學術很難影響市場。西方很多大的收藏家實際上是用收藏的方式資助藝術,推動藝術的發展。比如説,德國的路德維希,在世界各國有十幾家美術館,他收藏的目的是把他從巧克力工業賺到的錢返回來買藝術品,建美術館,把精神財富返還給社會。這是一種更高的境界。當然,這只有錢賺到了一定的時候,到了唯一問題是如何花錢的時候才有能做到。目前中國的富人還沒有到這個地步,很多人投資藝術還是想賺更多的錢,這從根本上説就不可能有文化眼光和精神高度。

我們現在缺少一種機構,能夠在學術群體和投資收藏群體間起到溝通作用。讓做學術的人介紹藝術的發展狀況,介紹好的藝術,介紹到底什麼是值得收藏的藝術。美術館可以多參與組織這樣的活動。作為批評家,會非常願意參與這樣的活動,不計回報地盡其所能地使投資者和收藏家在藝術上有新的認識。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