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當代藝術如何打入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31 18:44:09 | 文章來源: 證券日報

        王棟棟

  本文標題中有個“打”字,需要強調的是,當代藝術市場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打出來的。因為當代藝術是一種新事物,一直處於被舊思維包圍中,只有奮起衝擊,才有可能拼出一條生路。

  首先,我們有必要理清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的界限。如果説傳統藝術是階級社會裏按照規定套路實現貴族身份的象徵或精英的自娛産物,那麼當代藝術就是當代社會裏,開放地利用各種方法、媒介,立足於人的平等生存觀念的思維産物。所以,當代藝術總是處於不規定、不設限的“開放”中,這樣的藝術是鮮活的,具有不間斷輸出價值的可能性,因而能夠另類而開拓性地站立在市場中。

  從市場運作理論來説,當代藝術不像傳統藝術那樣買賣的只是有形的藝術品,而且還包括無形的藝術品——創造價值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具有發散性和流通性,它可以打破傳統藝術存在的空間範圍,可以走向大街、商場、娛樂場等公共環境,可以和其他産品或服務一起出售,成為流通的商品。但它又和一般商品不一樣,因為它有著比一般實用性顯得更為重要的思想價值,且這種思想價值是具有衝擊性的。我們通常認為商業空間會瀰漫著消費主義的誘惑,消費主義是隱形操控的機器,可是當代藝術融入商業空間的目的是去對峙這個空間,迎合只是一種手段,迎合的目的是要銷售它的價值。從這個層面來講,當代藝術是一種行銷方式(是一種反控制的分享式行銷)。

  價值本身具有衝擊力,因為價值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指向的是未來,按照時間發展的線索來看,過去和現有的東西早晚會被將來的東西替代,只要理性和有計劃地勇敢去思考和行動,當代藝術的經驗可以引導和征服腐朽落後的價值觀,征服的過程也是贏取利潤的過程。

  當代藝術市場需要按照符合當代藝術的特徵去建立市場。從市場對象來説,它不應該只針對某些固定人群,比如説它不能像傳統藝術那樣只是貴族或上流社會的玩物,而是立足於所有人的思想産物。很多畫廊、經紀人、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高端收藏家看重並購買,把所有力氣都往這方面使。可是中國很多藏家的接受能力實在太有限,因為藏家這個人群接受的教育通常是比較傳統的,至少很多人非常留戀傳統,這與中國的財富分配規律有關係。一般中國人只有在這樣的傳統氛圍中才能獲得足夠的財富,但是在全球文化相互影響和共用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價值觀雖然強大但也並非不可改變,只要我們找到了鑰匙就可以實現。

  近幾年來,一些藝術産業公司和藝術家積極發展藝術衍生品,讓更多的人買得起藝術品,把藝術的價值向全社會輸出。也許大家會覺得,他們輸出的只是些有點藝術味道的日用品。其實藝術並不是什麼高貴的産物,它本來就來自於日常生活。當然,我們的藝術衍生品行業還有待提高,不能僅僅生産一些裝飾品,而應該讓思想的火花飛濺到我們的生活中去。在“原作”概念死亡之後,一切的延展、衍生都是原作。

  當代藝術市場的買賣關係是多元的,不只是藏家和賣家一對一的關係,還可以是多對一的關係(包括間接的多個對象對應一個賣家的關係)。只要能夠對人群或社會産生思想效應,各種方式都可以嘗試,比如藝術品基金,通過嚴格的管理流程、規模化的投資和專業化的決策為投資者獲取最大收益的計劃;文交所,拆分份額的運營模式讓更大的群體涌入市場。這些都可以嘗試,當然我們在做嘗試之前應該確保有持續價值上升空間的作品投入市場,還應該對市場發展空間進行理性評估。只不過很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基金和文交所都在做很不專業的炒作,炒的都是些徒有虛名或者沒實力卻想出名的人。最後砸了自己的腳,還影響了全行業。其實基金和文交所等新的運作模式本身沒有問題,找準價值塑造的對象,實行科學合理的操作方式,完全可以推出大藝術家的。所以,炒作也需要選擇。並且,選擇就是創造,創造就力量。

  為了確保讓自己的藝術能夠更好地進入社會,當代藝術家應該適時利用新的生産方式、管理方式和行銷方式。如果認為自己是一個有思想的當代藝術家,他就有必要讓自己的生産方式超越傳統的私人作坊,還可以讓自己的獨立創造轉變為團隊創造,這樣還不夠,還需要借助足夠的優勢資源,合作共贏。今天是個充滿機會的時代,但也是個壟斷機會的時代,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只有強強聯合,揚長避短,才能把自己的價值“打”出去。與其説,當代藝術是一種藝術,不如説是一種有價值的實踐,其實這些“藝術”外部的要素比藝術重要多了。

  雖然説市場是命根子,但藝術家也不完全是商人,如果和其他商人一樣則將陷入傳統模式的圈套,這並不適合有開拓力的藝術家,但藝術家也不能僅僅拿創造力去不做思考地開拓,否則將四處碰壁。所以,當代藝術家是思想家和商人合體的新人類,他是在衝撞市場的過程中融入市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