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中一直屬於小眾冷門的架上雕塑,在2013年藝術品市場調整期,卻以其裝飾性、獨特性、觀賞性等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藏家的注意力。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雕塑買家多為具有較高欣賞水準的人士,滿足裝飾家居所需,雕塑要想走入大眾收藏領域,仍然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市場價格不及油畫
“有關藝術品鑒定的分歧和糾紛,可以説每天都在上演。説到底還是鑒定標準的問題。你説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問題是你憑什麼説真道假?這跟你請的專家權不權威還沒有太大關係,因為不管多權威的專家,都有‘打眼’的時候。所以,要找出一條能夠讓大家都相對比較認同的鑒定流程和鑒定規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研究員馬健認為,鑒定問題的根源在於鑒定標準難以統一。“由於標準不統一,單靠以主觀經驗為基礎的目鑒恐怕是有問題的,就像十幾年前的張大千款《倣石溪山水圖》一案。遺憾的是,10多年過去了,在類似的問題上,沒有絲毫進步。”馬健説。
“當前中國藝術品鑒定行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以利益為導向的有償鑒定多,以肩負把關藝術品、凈化中國藝術品市場責任為標準的公正鑒定少。二是民間鑒定機構繁多,具有官方監管與背景的權威鑒定機構匱乏。三是中國藝術品鑒定證書數量多,證書可信度小,用‘氾濫成災’來形容眼下的中國藝術品鑒定證書的存在狀態是毫不為過的。四是中國藝術品鑒定依靠經驗的方式進行鑒定的多,依靠科學的系統體系方式進行鑒定的少。”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總結道。
“很多時候,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呼籲‘打假打假’卻‘越打越假’的混亂不堪的藝術品市場狀態只發生在中國,而很少存在於西方?其實,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外具有非常權威的藝術品鑒定機構,其藝術品市場體制發展較為健全。例如,在歐美,藝術品具有完善的歷史交易數據,具有超然獨立的第三方,他們的鑒定估價機構大都為法院所指定,即使是提供鑒定服務的保險公司、畫廊、拍賣行,也都有政府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不法行為的發生。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雖然出現了可喜的繁榮景象,但是中國藝術品鑒定的發展其實還停留在非體系的經驗階段,離建立藝術品鑒定科學體系之路還有很大的距離。”西沐表示。
規範鑒定,不妨轉換思路
據了解,目前在規範鑒定方面,業內認為除對鑒定人員和鑒定機構實行準入制度外,還要規範鑒定程式,公示鑒定的機構、人員、時間、環境、方法、步驟等資訊;還要規範藝術品鑒定收費制度,割斷鑒定收費與藝術品估價之間正相關的關係;並積極推動科技鑒定,從單純依靠專家學者的學識眼光和經驗等方式轉向更加倚重客觀的技術鑒定方案上來。
而針對近些年來藝術品鑒定行業出現的種種不規範現象,社會各界人員也紛紛做出不同的思考: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陳根發曾表示,很有必要制定出一部統一、科學的法規,明確文物鑒定的監管主體、人員組成、鑒定辦法和法律責任等問題,同時在現有的法律法規框架之下,應逐步建立一個完整、統一和科學的文物鑒定資質資格認證管理體系,形成一套有效的行業規範;媒體評論員劉瓊認為,有必要確立一條新的行規,文物專家只問真偽,不管價格,一件文物值多少錢,交由市場去説了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係教授王昌燧則建議,儘快建立一個國家級的文物科技評估中心,並且這個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
“就規範鑒定來説,我覺得重要的是要轉換思路。過去人們總認為,藝術品鑒定非真即假,二者的界限涇渭分明。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在具體案例上,往往圍繞著真與假的極端結論爭執不休。你提供的證據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權威專家的‘鑒定結論’,我提供的證據來源也一樣,但具體的鑒定結論卻大相徑庭。於是乎,一場場鬧劇接連上演。事實上,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的高倣贗品可謂‘觸目驚心’。所以,我的觀點是,藝術品的鑒定結論在很多時候已經不再是一道是非題,而成了一道概率題,規範鑒定的思路也應該適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對於規範鑒定,馬健提議不妨“轉換思路”。
“其實英美國家的陪審團制度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他們的司法審判,也不都是意見一致的,但這並不影響司法判決。同樣,在藝術品鑒定上,假如能夠通過轉變管理思路,將非黑即白的是非問題轉化為多大概率的真偽問題,就能夠大幅度降低鑒定管理工作的運作成本,贗品問題的嚴峻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當然,具體的鑒定管理還需要更為精細的制度設計,防止鑒定專家被利益相關者‘俘獲’。”馬健説。
鑒定,依據科技還是經驗
《誰在拍賣中國》一書中,有段文字這樣記述2009年國寶獻汶川事件所引發的紛爭:“事後,他們(汶川縣政府)又重新邀請部分專家和有關儀器測試的單位,再一次對幾十件捐獻文物進行全面鑒定,但是所得出的結果是:有些專家認定的東西儀器不認,有些儀器測試認定的東西專家又不認……”這也反映出規範鑒定的另一難題,藝術品鑒定應該依據經驗還是科技?
對於這一問題,馬健認為,“經驗鑒定‘可不可靠’,一要看這是誰的經驗,二要看具體的鑒定對象在不在鑒定專家的經驗範圍之內,三要看專家能不能夠説實話。同樣,科技鑒定‘可不可靠’,一要看樣本數據庫準不準確全不全面,二要看科技鑒定能不能有效應付專門應對科技鑒定的反科技鑒定技術,三要看科技鑒定人員是否能夠講真話。”“目前,我們已經基本上解決了相關的架構體系與知識點,已經建立起了‘經驗鑒定+科學鑒定+科學規範流程’的鑒定方法與架構,並且已經逐步形成成型的理論體系,下一步就是要進一步將其整合,並使其系統化、實用化。”西沐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