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一流拍賣行早已無法避免贗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18 09:41:18 | 文章來源: 金羊網-新快報

陳履生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

2012年1月,張大千巨幅《潑彩山水》拍出2.5億元,作品真偽引爭議
 
2012春拍上,題款為“徐悲鴻”的油畫《九方皋》以8900萬元成交,該畫隨即被不少業內人士指為贗品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直言—— 一流拍賣行早已無法避免贗品 二流三流拍賣行或全軍覆沒

又是一年“3·15”,偽劣集中曝光。藝術品行業的制假、賣假、拍假、假拍事件也頻現,收藏本來是風雅之事,為何深陷誠信危機?哪些板塊是藝術品市場贗品重災區?哪些書畫大家頻頻被造假?廣東人倣造關山月、黎雄才産業有多大?最大贗品集散地的北京,書畫造假手法、銷售渠道有何變化?

“3·15”前夕,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接受了收藏週刊記者的獨家專訪,對於讀者關切的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不少言論發人深思。

社會對造假、賣假太寬容

收藏週刊:根據您的觀察,最近幾年藝術品行業的制假、賣假呈現怎樣的特點與趨勢?

陳履生:我們年年喊打假,而與此相對的卻是,造假、賣假越來越瘋狂,這是多麼讓人尷尬的事實。

藝術贗品氾濫絕不止是行業內的事情,而是與整個社會系統相關的,包括政府、法律、各類機制等。我們看到,社會對造假、賣假往往缺少打擊,社會對此太寬容了。我們缺乏法律依據,到底打什麼,又該如何打?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又是很荒謬的事實。

收藏週刊: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近現代畫家成為造假重災區,甚至稱市場上流通的齊白石作品,95%都是贗品,果真如此?

陳履生:任何板塊都可稱造假的重災區,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人去做。十幾元的北京二鍋頭都會有人造假,更何況價值達百萬元千萬元的藝術品。

收藏週刊:而事實上,楊之光等不少畫家自發維權,主動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打假事件,您覺得這種手段奏不奏效?

陳履生:任何藝術家在打假的時候,都會無奈法律的真空,最終往往以失敗告終。藝術家要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一條“完善”的産業鏈,勢單力薄,如何抗爭?

國內市場熱衷於海外回流,真實性值得懷疑

收藏週刊:倣造、展覽、出版、拍賣、收藏是一件倣作的鍍金之旅,在這個産業鏈條中,每一個步驟都有專業的操手在運作。其中,您如何看拍賣行的作用?“不保真”往往成為拍賣行的擋箭牌,您又如何看這樣的現象?

陳履生:一流拍賣行早已無法避免贗品,而二流、三流拍賣行可能全軍覆沒,全場拍品都有可能是假的。這是多麼可怕的現象。西方拍賣行業的確“不保真”,但故意拍假、假拍,同樣會因連帶責任遭到嚴重懲罰。而我們的拍賣行往往對此誤解,將“不保真”作為自己肆意拍假的藉口。因為法律的不完善,拍賣行有無數的漏洞和作假空間,不得不警惕。

收藏週刊:現在,這條産業鏈又出現了怎樣的新趨向?

陳履生:這條産業鏈無非包括産和銷,都出現了多樣化的趨向。現在,國內市場熱衷於海外回流,其實真實性值得懷疑。有人把假東西運到海外,又補齊相關證件回到國內,這是很容易的事情。

收藏週刊:不少藏家反映,北京已成贗品集散地,根據您的觀察,這一“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陳履生:原本,北京不應該成為贗品集散地,而最終卻是這樣,很遺憾。香港的藝術品市場同樣很紅火,卻不是贗品集散地。這是因為社會背景與文化狀況的不同。北京,是政治中心,是文化中心,這與贗品集散地是相呼應的。

收藏現在更多是暴發戶投資與雅賄的行為

收藏週刊:除了法律的真空,藝術品行業的打假與維權還面臨哪些難題?

陳履生:那就是鑒定的權威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社會慢慢形成了這樣一種價值觀,以為國家批准的、政府認可的,都是可以信賴的。其實,這種公共領域的“信任感”存在很大問題。具體到藝術品行業,現在很多電視有文物鑒寶類節目,上面會出現很多“專家”,但其實很多專家在專業領域聞所未聞,專家不過是電視臺自己造的。而更莫名其妙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從沒有像中國這樣出現那麼多文物類電視節目。收藏週刊:我們國家難道就沒有真正權威的藝術品及文物鑒定機構嗎?

陳履生:藝術家都沒有真正權威的鑒定機構,像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有哪個機構能保證鑒定的權威性與唯一性?

收藏週刊:聽您的介紹,您似乎對中國藝術品行業的打假前途感到悲觀。

陳履生:是相當悲觀,想必二三十年後會更混亂。現在,健在的藝術家都對藝術的造假、賣假無能為力,更何況這批藝術家過世後呢?

收藏週刊:難道這一趨勢就無法得到遏制嗎?假如司法及時跟進,情況會不會有所改變?

陳履生:假如司法及時跟進,肯定是好事,但至少我現在沒有看到國家會出臺相關法律的跡象。藝術品行業的制假、賣假,基本上是癌症。這就像股票市場,沒有辦法,要小心謹慎。我更想強調,官員與老闆更要謹慎收藏。收藏本是家族延續的雅好,而我們現在更多是暴發戶投資與雅賄的行為。那些官員與老闆就真正培養自己的興趣,多學學嘛,不要只把藝術品當成代金券,而是把玩的對象。

業界

假畫數量與畫家受歡迎度成正比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主管李顯達對記者表示,上個月朋友請他鑒定的陳永鏘書畫就多達十多幅,但全是假的。而廣東省青年美協副秘書長兼鑒藏部部長、省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胡錦雄告訴記者,在近一年的鑒定中,他發現許欽松的贗品竟然高達幾十張!贗品多是模倣他最近十年的青綠山水畫,因為消費者對許欽松這種風格的畫作認識較深。

有行家指出假畫的數量與畫家的市場受歡迎度成正比。而且假畫的突然增多,往往是畫家畫價大幅攀升之後不久而集中拋出的。

2012年藝術品打假事件

1 楊之光假畫作事件

2 徐冰、羅中立聯手打假

3 《九方皋》國畫變油畫?

4 宋徽宗《千字文》離奇上拍

2012年1月,一件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千字文》書法作品拍得1.4億元,而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體《千字文》只有一件,且收藏于上海博物館。

5 明永樂青花“熱水瓶”

2012年7月,央視播出的《尋寶——走進晉江》欄目中,驚現明永樂青花瓷“熱水瓶”,底款:明成祖內閣司禮太監禦寶,大明永樂六年戊子秋。持寶人堅稱,這是鄭和下西洋時所使用的熱水瓶。

6 張大千《潑彩山水》遭質疑

7 王剛砸寶“砸”出爭議

有專家觀看王剛的《天下收藏》後,公開質疑稱所砸贗品“大多是真品,且不乏珍品”,最終北京市文物局[微網志]委託專家對被砸贗品重新鑒定,確認所謂的“真品”係現代倣品。

8 傅蕾蕾微網志“打假”

國畫大師傅抱石的外孫女傅蕾蕾在微網志聲明,2012年1月30日至2月17日在香港展出的15幅傅抱石畫作皆為贗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