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外資畫廊退市背後:中國藝術國際化受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3-07 09:45:31 | 文章來源: 華夏時報

南韓最大的畫廊阿拉裏奧不久前突然宣佈退出中國市場,關閉了阿拉裏奧北京空間。此前,昌阿特和阿特塞帝另外兩家南韓畫廊也早早收場。雖然這只是近兩年外資畫廊頻頻撤離中國的集中案例,但對比當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持續低迷,外資畫廊的撤出,顯然意味深長。

南韓畫廊的連鎖反應

不僅阿拉裏奧、阿特塞帝、表畫廊、昌阿特等南韓畫廊,義大利、比利時、美國的一批國際畫廊都是在中國當代藝術最火的時候紛紛進駐中國。從2005年開始,中國當代藝術頻頻創造出天價的拍賣紀錄,但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市場開始出現起伏動蕩。

就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陷入低迷時,2012年底阿拉裏奧以“最後晚餐”的展覽,給自己在中國的首次歷程畫上句號。而與其前後腳進入中國的另外兩家南韓畫廊,也已提前結束了中國拓展。記者從798了解到,阿拉裏奧依然在北京保留部分工作人員,但南韓老闆金昌一想要更改經營方向,可能轉向建立美術館。

另外一家捲入南韓畫廊撤出風波的品畫廊,讓很多人覺得非常意外,品畫廊的總監金秀花曾任職于阿拉裏奧,但畫廊的出資人來自中國,藝術家方力鈞是其中之一。其在2012年的表現獲得業界一致認可,並且獲得了多個國內畫廊業藝術獎項。

然而今年春節前,品畫廊開始大門緊鎖,辦公電話一直無法接聽,引來外界種種猜測。不久後,方力鈞在微網志上宣佈與品畫廊兩年的合作結束。據品畫廊一位前員工透露,品畫廊的銷售狀況並不差,應該沒有虧損,但是財務出現問題,出資人與經營者因此産生矛盾,停止出資而導致畫廊停業。

韓係畫廊的動蕩是否會“傳染”給歐美畫廊?在位於798藝術區中心地帶的佩斯北京,這座佔地近3000平方米的鋸齒形包豪斯風格建築依然很搶眼,畫廊北門前的水池在夏天可以看到荷花,不過現在還結著冰。

創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紐約佩斯畫廊規模龐大,被業內稱為“畫廊帝國”,代理了查克·克洛斯、畢加索、亞歷山大·卡茨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佩斯北京是佩斯帝國于2008年在北京開設的分屬機構,它的進駐帶動了其他國際畫廊進入中國。

但在2009年佩斯北京就遭遇了倒閉的流言,後來其與紐約佩斯一同出現在第40屆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參展畫廊名單上,駁斥了之前的謠言。

佩斯北京去年推出了6個藝術家個展,“至於今年展覽安排上是否會有調整還不能確定。”據佩斯北京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相關展覽計劃還在制訂當中。已確定的有將於3月16日開幕的簽約藝術家洪浩個展,洪浩以其攝影和版畫創作廣受藝術界關注。今年5月還將有一個毛焰的展覽。

對於畫廊的經營狀況,他表示佩斯北京的銷售運營都是由總裁直接負責,其他工作人員對此並不了解,他們只承擔學術展覽工作。而業內人士則認為,雖然佩斯北京是進入中國歐美畫廊中的貴族,但其表現平平,談不上可圈可點,更沒有給中國藝術界帶來想像中的變革。

外資畫廊進入中國的先驅應該是澳大利亞人布朗·華萊士創辦于1991年的北京紅門畫廊和瑞士人勞倫斯于1996年成立於上海的香格納畫廊。如今在798的路標指示牌上,還可以找到紅門畫廊,而實際上它已經關閉了那裏的分支。

紅門畫廊在2008年後對人力、推廣、場地和製作方面都縮減了成本。布朗·華萊士對記者説,“我想對於運轉良好並在財務方面保持謹慎的大畫廊而言,他們會挺過來。紅門聽從那些見慣風雲變幻的國際畫廊主們的經驗:縮減預算,挺住就是一切!”

投資錯位

“目前畫廊的中國客人連10%都不到,客人比去年少很多。”韓係畫廊在北京僅剩的表畫廊負責人表示。回顧以往在北京的南韓畫廊中,人們看到的更多是中國當代藝術,包括一些市場熱門的藝術家作品,而來自南韓藝術家的作品所佔比例其實很少。

藝評家、獨立策展人朱其認為,外資畫廊是個文化戰略的錯位問題。前幾年的當代藝術天價拍賣宣傳,讓外資畫廊誤以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火了,基於這樣的判斷進入中國。他們初衷是想將本國藝術家作品賣給中國收藏者,而中國並未在評論的國際化等制度上做好準備。

南韓畫廊多數是2008年左右進入中國市場,逐漸發現市場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好,尤其在2009年當代藝術市場下滑後,發現恢復重新上行至少還要五六年時間,而這些畫廊正在消耗的成本太大。

另外他們將南韓藝術家作品賣給中國人的訴求也很難實現。因為要先有評論的國際化,讓中國的藏家去討論南韓藝術家作品,然後他們才有可能購買,而中國的藝評家沒什麼興趣去評論南韓的作品,中國的藝術品投資人也不願意購買外國藝術品,南韓畫廊想要推薦本國藝術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發現國際化資源優勢在中國失效的外資畫廊,要想生存下去,也開始以經營中國本土藝術家為主,並將中國藝術家推向國際。

“南韓畫廊實際上也在經營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前幾年也買入了一些中國明星藝術家的作品,但當時價格不菲,現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低迷,這些作品無法盤活。”鋻於此,朱其認為,南韓畫廊暫時撤出是對的選擇。

至於外界指出的南韓畫廊進入中國定位不準確的説法,朱其認為這並不只是南韓畫廊的問題,很多國內畫廊做不好也是這個原因,前幾年畫廊都是跟著市場大潮走。

面對韓係畫廊的退出,布朗·華萊士提出,當下一個主要的問題是進口稅太高。高稅收不利於中國國際藝術市場的形成。另外,稅收方面應該有鼓勵藝術贊助人將作品捐贈給博物館的激勵政策。

崩潰還是回歸

現在到798走一圈,似乎還看不到韓係畫廊撤出的影響,藝術區裏依然人來人往,但是引人注意的是,仿佛一夜之間藝術區的公告欄、畫廊門口都貼出了招聘銷售人員的廣告。顯然這場撤出危機,繃緊了畫廊主們經營的神經。

據北京畫廊協會的調查,在全國有1560家畫廊,其中北京佔742家,2012年畫廊的業績與2011年或者2006年、2007年相比下滑幅度很大。有人甚至認為,很多畫廊過往本末倒置,把重心放在展覽上,消化了畫廊太多的精力和財力,在運營和推廣方面的薄弱導致陷入生存危機。

2月25日起,原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更名為“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負責人夏季風[微網志]坦言空間學術方向和展覽模式等大結構不變,但原來機構的理念是以非營利的學術機構為主,而現在在保證以學術為基礎的前提下進行商業延伸,比如像作品銷售、博覽會等項目。

他表示藝術機構的運營不能靠沒出名的年輕藝術家來支撐,畫廊要生存,所以也多以成熟的藝術家為主。業內人士認為,這不僅是賭當代藝術中心的機制,更是賭中國當代藝術自我經營是否有新的轉機和線路。

朱其覺得畫廊業跟1998年到2002年的網際網路潮相似,不是行業自身營利,而靠投資來帶動,當代藝術市場熱的時候,碩士畢業到畫廊當總監每月能拿1萬多,而現在就六七千,投資拉動沒有了,網際網路企業依靠上市活下來,但是畫廊後續得不到投資,就出現問題了。

他認為畫廊分層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培育中低端市場,銷售10萬元以下的作品,現在高於10萬元的作品都很難賣,另外有些畫廊是靠投資來帶動生存,拉風投來保證資金鏈不斷,存在不穩定性,一旦沒有投資,畫廊就辦不去了。

不論外資畫廊是否撤出,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定位有問題,大家都不培育低端市場,而是把價格不斷推高,這幾年藝術品投資退潮,市場重新回歸中低價位,2萬到10萬元的作品,買回去收藏或者作為高端裝飾品。一個時代最多有10個藝術家是大師,不是大師怎麼能賣大師的價格。

但他認為這不是市場崩潰而是回歸常態。在國外是50歲左右,具有藝術地位的藝術家作品才賣到幾十萬、幾百萬美元,沒有名的都是2萬美元以下。國內藝術品市場上中低價位的作品還是有購買需求的,但隨便一幅作品賣到20萬元以上就不可能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