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應藝術産業國際化訴求 北京探路文化保稅中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8 14:14:55 | 文章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全國首家文化保稅中心正式落戶大山子地區。保稅區,原本主要設立在沿海地區,近年也出現于內陸,但多集中在出口導向的製造業企業。

北京這個位於泛798地區的保稅中心,將更側重於藝術品市場,促進藝術品的國際交流。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對促進北京的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是推進“把北京建設成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中心”這個目標的有力舉措。

藝術品進出境更便利

豐厚的文化資源漸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優勢。“十一五”時期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迅速,年均增長21.9%,已成為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産業。

北京市的“十二五”目標是,文創産業增加值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佔GDP的比重由目前的12%增長到15%;增加值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幅。

此次文化保稅中心選址的“798藝術園區”在北京的文化産業中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園術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區之一。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798園區內的機構經營者和藝術家們,都對成立文化保稅中心表示贊同。

悅美術館館長王飛躍指出,有藝術品交易業務的藝術機構,從海外進口的藝術品,很多時候不需要一次性提取,如果利用保稅政策,將藝術品存放在保稅倉庫中,按需分步提取,不用一次性負擔稅款,能減輕機構現金流的壓力。

對於承擔藝術品展覽業務的美術館,保稅政策也能起到扶持作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微網志]的館長田霏宇[微網志]表示,一些限時展覽,雖然走“臨時進口”程式,但進關手續仍然繁瑣,而且還要就作品價值,繳納相應比例的保證金,這對機構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負擔。保稅政策的出臺,無疑會大為緩解這些難題。

田霏宇還指出,中國之所以沒能舉辦一場一流的國際藝術品展覽會,就是因為出入關的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過高,類似“境外作品進不來、境內作品出不去”的現象不在少數。

朱炳仁藝術中心的經理耿洪亮稱,保稅區對藝術行業的人而言,一直都是個夢想;這順應了藝術行業對“國際化”的訴求。

耿洪亮同時表示,保稅政策的出臺,一方面使藝術品的國際交流更便利,但中國境內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也將更多接受來自國際的挑戰。

與798結合

北京大山子文化保稅中心是在海關總署、文化部、北京市委市政府支援下,由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籌備建設。

揭牌儀式當天透露的消息是,大山子保稅中心的範圍包括以798藝術區為核心的約6平方公里面積,目前已經初步確定了約十個倉儲面積平均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文化公共保稅倉庫。

保稅中心分三期進行建設。一期,以文化公共保稅倉庫和保稅展廳為主,可為區內文化生産、貿易企業提供倉儲、轉机、物流、保管等保稅服務;二期,將建設物理圍網和電子管理的海關監管區域,增強區域內生産、加工、展示、交易、金融服務保稅功能;三期,將業務拓展到對整個大山子地區及北京市。

田霏宇表示,雖然保稅中心醞釀挺長時間,但揭牌儀式未公佈保稅政策的具體細則,但至少釋放出一個信號:展覽交流與收藏買賣的稅收待遇,是有所區別的。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總經理李丹陽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山子文化保稅中心會有兩點區別於普通綜合保稅區。一是,由於泛798地區不是新建區域,只能依照現有生態,側重於藝術品市場;二是大山子地區的公共保稅倉庫,不會是永久性的,會有類似“最長存放六個月”這樣的時間限制,即大山子地區的保稅倉庫適合轉机,做臨時性的保管,如進行藝術品的展覽等。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