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買得起藝術節更名“SURGE” 與藝術北京同期舉辦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28 10:17:33 | 文章來源: hiart

2012年10月,Tom Pattinson 在“SURGE上海”展覽現場給嘉賓介紹作品

伴隨著各類藝術品交易平臺的涌現,一時“買得起”成了熱門詞。這對早在2006年在北京創辦買得起藝術節的Tom Pattinson (彭樂天)來説,他很欣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這一理念,共同在做推動平價藝術消費這件事;但另一方面,Tom感覺自己的品牌時常被混淆。“我經常接到電話,別人跟我説看到買得起藝術節的活動了,是不是我們被冒用了。但實際上,我們買得起藝術節目前只在北京和上海舉辦過活動,我們今年計劃在北京、上海、三地香港舉辦我們的SURGE藝術節。” 另一種混淆則在於與Will Ramsay在倫敦發起的“買得起藝博會(Affordable Art Fair)”之間的誤解,很多人不經意間就將兩者混為一談。“實際上,兩者之間毫無關係。要説區別的話,簡單來講,買得起藝術節是直接跟藝術家合作,而買得起藝博會則是跟畫廊合作,由畫廊選擇帶什麼作品。”

但最終Tom還是選擇了為自己的品牌更名。2012年10月,買得起藝術節的活動在上海開幕時便正式啟用了“SURGE上海”這個名字。Tom認為“SURGE”一方面可以避免此前曾存在的混淆,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品牌全新定位的考慮,SURGE不僅僅是創造一個讓顧客買得起的消費平臺,更期望成為年輕人展示和推廣的平臺。

Tom透露,他正計劃搭建一個更大的線上藝術品交易平臺,計劃在2013年SURGE北京開幕前上線。而新的SURGE北京相比較之前的買得起藝術節在規模上將有著顯著的擴大。Tom希望能夠能在像農展館或其他一些更大的場地舉辦,暫定與藝術北京同期舉行。“我們的藝術家比較年輕,我們客戶團相對也比較年輕,對藝術北京來説,客戶們可能先從我們這裡買,過一兩年隨著收入增長,也可能去藝術北京消費;而對我們來説,藝術界的人士總需要找新的藝術家,新的客戶,我們就可以提供這樣一種選擇。而且,對一些從香港、歐洲、新加坡等地過來的人來説,他們一次可以看兩個不同類型的藝博會,兩家距離很近的話,相對而言會方便很多。”Tom説道。

而伴隨著場館的擴大,Tom團隊針對“買得起”的價格最高限制進行了調整,由創始之年2006年的最高價八千元至今已調整為三萬元,且相比較798藝術區的800平方米展廳,新展廳面積的增大也意味著可以展示作品的空間更寬敞。“以前我們是從一萬件作品中,挑1000件,但最終只能夠挂600件。限價提高後,我們能選擇的範圍相對來説更寬,入圍藝術節的作品數量也將增加至2000件。”

平臺的拓展自然意味著投入的增長。Tom對此很坦率:“投入的確增加了不少,壓力還挺大的,但前兩三年肯定是要投入多一些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