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買得起的”藝術促進新加坡藝術藏家增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8 10:12:50 | 文章來源: 藝術眼

隨著新加坡中産階級藝術買家的隊伍逐漸壯大,那些代理了諸如達明安·赫斯特——他那些保存了動物屍體的作品動輒數百萬——等藝術家作品的畫廊紛紛放低了目標,準備開始充分利用這一藝術買賣繁榮的浪潮。


2010年的新加坡買得起藝術節

新加坡“買得起藝術節”(Affordable Art Fair)將於今年11月拉開帷幕,據報道,屆時將會有10件赫斯特的作品展出——當然了,它們都是複製品,但是每件售價不會超過8000美元。與這場藝術盛會的名字保持一致,展出的所有作品都不會超過1萬新加坡元(約合8296美元)——這是在引誘那些還處於“萌芽階段”的藝術投資者們,他們大多承受不起拍賣行或是傳統的藝博會給作品定下的天價。

新加坡可以説是亞洲的私人銀行中心,每1000戶家庭出現的百萬富翁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多,它同時也是許多銀行和跨國公司的區域基礎。那些待遇相對優厚、但卻暫時達不到上層階級的管理人員開始對藝術著迷起來,並且逐漸不再滿足於買一些漂亮的畫或是雕塑來裝飾自己的房子這麼簡單,而是開始尋找一些特別的主題。

“我很喜歡油畫,尤其是那些以女性角色為主題的作品,比如説母子、女人的臉龐或是裸體等等,”某廣告公司高級主管Lou Dela Pena説。她在自己新加坡的家裏裝飾著10幅油畫作品,而菲律賓的家裏則更多。在去年首次舉辦的新加坡買得起藝術節上,她以每幅5000新加坡元的價格買回兩幅畫作,其中包括由澳大利亞藝術家Nanami Cowdroy畫的一幅效倣墨水畫風格的日本女人。

據統計,去年的新加坡買得起藝術節一共售出了價值175萬新加坡元(約合146萬美元)的作品,“這真是一場開門紅,”藝術節的總監Camilla Hewitson説。

畫廊主們表示,新加坡及亞洲其他國家對藝術的興趣不斷增長主要是因為這一地區快速發展的經濟,這産生了一大批中産階級,他們擁有額外的金錢來消費。“中産階級對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很感興趣,而生活品質高低的衡量必然與各種文化元素有一定關係,例如聽一場演奏會、參觀一場展覽或是購買藝術品,”北京藝門畫廊的主人馬芝安(Meg Maggio)説,她之前曾是一名律師。她還説:“由於網路的發展,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資訊對於那些初露頭角、且並非富豪的藏家來説更容易獲得了,而不像過去那樣只能依靠顧問或是畫廊主才知道。”

來自新加坡的律師David Chee及其妻子Joanna Er就是這樣,30來歲的他們已經購買藝術品很多年了,並且利用網路來了解其作品的創作者的動向。他們的藏品包括中國藝術家李付元的兩件作品,Er表示這兩件作品現在的價格可能已經高於了他們當初買回來時的價格,不過他們並不打算出售賣出它們。“有的藝術品之所以被我們買下來是因為其具有我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美感,而有的藝術品則是因為我們想讓它們升值,”Chee説。

有的專家認為人們擁有藝術品的渴望也許遠遠大於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許多潛在的消費者認為他們缺乏必要的知識,還有一些南亞的人們則擔心南亞炎熱潮濕的氣候會給藝術品的保養帶來困難。蘇富比的一名前顧問Gil Schneider近日就聯合了其他人,共同成立了一間公司來幫助新買家認識藝術家與畫廊。他表示藏家不用太過擔心畫作變質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不過照片及其他紙質作品在南亞潮濕的氣候中的確會加快變質,而油畫相對來説更容易保存,因為它們不會遭遇歐洲的氣溫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此外,Schneider也不推薦將購買當代藝術品單純地看作是一項投資,他説買家必須欣賞這件作品,因為很難預料一位藝術家的藝術生涯會怎樣發展。“藝術帶給人們的回報就是享受那種每天觀看它、跟它説話、思考藝術家想要表達的內容的過程。”

[聲明]以上內容只代表作者個人的觀點,並不代表“藝術國際”網站的價值判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