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潛力股”蓄勢待發
裝置藝術方面,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個擅長經營裝置藝術作品的畫廊,如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常青畫廊、長征空間、ARTISSUEPROJECTS等,在國內有穩定的裝置作品收藏客戶。一位裝置藝術策展人表示,裝置藝術作品並不易經營,為裝置藝術作品辦展覽所投入的時間、精力與財力遠超架上藝術作品展覽,幾乎每次裝置作品展都需要提前一年甚至更早便開始準備,而與藝術家溝通、製作、運輸等工作,也都比一般展覽難度大很多,投入的資金更比經營架上作品要多出很多。雖然作品能夠震撼觀眾、引起觀者的共鳴,但展覽結束後能夠被直接收藏或進入流通的仍然是少數。可以説,畫廊為藝術家舉辦裝置藝術展覽,更多是出於學術目的和提升藝術家影響力。策展人馬修認為,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更適合公立或民營美術館進行收藏,為此他也做出了一些新的嘗試。比如徐冰最新的作品《地書》在滬申畫廊展覽後直接拍賣給了一傢俬人美術館,該作品未來將會繼續在美術館裏收藏和展示,這是個比較好的結果。
影像藝術方面,2002年,全國只有一家“百年印象”畫廊代理照片。如今則有愛普生影藝坊、上海全攝影畫廊、M97畫廊等數十家機構經營影像作品。中國當代藝術界教父級人物栗憲庭也成立了“栗憲庭電影基金”,開始較為系統地收藏整理當代影像作品,不過代理動態影像藝術的畫廊仍然是少數。
藝術品拍賣市場則對裝置、影像藝術給予更加開放的態度。倫敦蘇富比、紐約蘇富比、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都曾經拍賣過中國藝術家的裝置作品。2006年,中國嘉德推出了肖魯的裝置作品《對話》,並以231萬元的價格成交,成為國內首件拍賣價格超百萬的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作品。2009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黃永砯作品《六十甲子車》以338萬港元成交,刷新了國內裝置藝術作品的拍賣紀錄。國內幾家大型的藝術拍賣公司,幾乎每場當代藝術作品拍賣會上都有裝置和影像作品的身影,只是所佔比例還很小。北京某拍賣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一般名家攝影作品市場漲幅約在10~30%,孤品漲幅100~300%,2006年幾百元的單張攝影作品,如今大都已進萬元級,甚至突破10萬元。拍品中,紀實攝影佔成交額的60%,一張作品被拍賣一次,其價格就呈現10~30%的增長態勢。
一些對藝術市場價值風向極為敏感的業內人士認為,裝置和影像藝術目前的市場情況和收藏現狀與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當代藝術的情況相似。一些國外藏家以特別低廉的價格購買了當時在中國無人問津的當代藝術作品,後來國內藝術市場活躍時,又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轉手。如今,國內裝置和影像藝術作品價格還處在低谷,已經引起不少國際收藏家和機構的關注,並著手進行系統收藏。而國內收藏家在認知上還欠成熟,認為收藏大型裝置作品有一定困難或影像藝術的唯一性不強,或者因為保管、存儲等方麵條件有限,而不敢輕易涉足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