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早期油畫藝術家拍賣排行榜TOP10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08 10:19:02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時間截止12月31日)

早期油畫狹義概念是指1949年之前創作的油畫作品,在此意義上等同於民國油畫。放寬來看,凡1966年之前創作的油畫作品均可列入早期油畫之範疇。第一代油畫家成長于20世紀之初,遠涉重洋學習西畫,是現代意義上中國油畫的奠基者。其中留法的有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樑、常玉等人;留日的有李叔同、陳澄波、陳抱一、關良、關紫蘭、汪亞塵等人。第二代油畫家創作盛期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跨越這一時期一直延續至今,包括吳作人、董希文、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閔希文等。

“老油畫”的價值一直被市場所低估,“重今薄古”的現象在油畫市場上較為明顯和普遍。但從市場角度出發,如今拍賣市場的調整期也未嘗不是老油畫發展的契機。從2012年度早期油畫藝術家排行榜TOP10中可以看出(該榜單選取2012年度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國油畫家的作品成交前十記錄),有五件作品成交過千萬,1件過億拍品。徐悲鴻《九方皋》1.02億元創造了徐悲鴻單幅油畫作品拍賣紀錄,雖然這件拍品充滿了爭議,但另一方面也説明瞭徐悲鴻作為早期油畫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期的油畫作品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查詢徐悲鴻的拍賣紀錄,2005年至今,徐悲鴻重要油畫作品《珍妮小姐畫像》、《愚公移山》、《奴隸與獅》、《放下你的鞭子》等一旦在市場露面,都必將創造其個人拍賣紀錄。



朱德群《白色森林之二》 1987年作 油彩 畫布
        20世紀90年代開始,港臺地區一直力推老油畫,構建老油畫的市場體系,因此,中國早期的油畫的話語權一直被香港掌握。然而今年在市場調整期,老油畫的市場格局似乎有了很大的改變,從榜單中可以看出,在排名前十中有六家內地拍賣公司,可見早期油畫正在大陸市場生根發芽。相比較而言,香港市場和大陸市場在老油畫的風格喜好上仍有明顯差異,大陸地區主要以徐悲鴻、劉海粟等名家作品為主,而香港則以朱德群、趙無極、常玉等具有國際盤的老油畫作品為主。這主要是因為上世紀國內油畫收藏力量相對較弱,對二十世紀早期油畫的關注更多集中在香港、台灣還海外地區。早在1991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油畫專場中,就有數十件老油畫作品上拍,而在2001年,佳士得又將老油畫歸入獨立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專場拍賣,成為中國市場老油畫拍賣的的主要陣地,歷年很多老油畫在這一專場拍出高價,今年秋拍,朱德群《白色森林之二》以6002萬港幣刷新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內地老油畫市場升溫

相對與港臺地區,中國大陸的早期油畫市場相對滯後,近幾年,在大陸藝術品市場的帶動下以及內地文化藝術及展覽的推廣,大陸藏家開始逐漸認識到中國早期油畫的價值,內地拍賣市場也興起了老油畫的熱潮。2010年秋拍,中國嘉德將老油畫作為單獨的板塊呈現,成功推出國內首場老油畫專場“開拓與奠基——20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先驅專場”。此專場將中國第一代和第二代油畫名家的精品匯集一堂,按照藝術史的脈絡呈現20世紀中國油畫先驅的面貌和層次。這場老油畫的專拍雖然僅拍出1871萬元的總成交額,但對於市場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成交額的高低,而是收穫了市場對此舉反饋的積極信號。緊接著,中國嘉德2011年春拍推出了第二場“20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家專場”,共上拍55件拍品,成交43件,成交率78.18%,總成交額6295.6萬元。當年秋拍,中國嘉德20世紀中國早期油畫專場的成交額迅速攀升至1.3億。成交額的逐步擴大反應了市場對於老油畫板塊的認可和需求,這也讓許多海內外的資深藏家願意將藏品送拍。嘉德在老油畫板塊的成功帶動了整體氛圍,國內其他拍賣行也加大了對早期油畫的推介。

        縱觀2010年老油畫拍賣數據,前12名早期油畫作品中僅有四幅作品是在內地拍賣公司成交。2012年前十名早期油畫作品中就有六幅在內地成交,並有兩件創造藝術家個人紀錄:徐悲鴻《九方皋》和李鐵夫《遙望瀑布》,此外,北京匡時2012春拍中方君璧《吹笛女》以632.5萬元創個人紀錄;中國嘉德2012秋拍中孫宗慰《蒙藏人民歌舞圖》以253萬刷新藝術家紀錄,也成為其早期油畫專場競爭最為激烈的作品之一。由此可見,大陸拍賣公司不論數量上還是成交額上,早期油畫的市場份額都在上漲,話語權正在回歸。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