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匡時並購恒利:拍賣業進入整合期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26 09:43:20 | 文章來源: 北京商報

在市場行情不容樂觀、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拍賣行業開始邁出並購重組的步伐。昨日,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匡時”)對外宣佈與上海恒利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利”)進行合併。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是我國拍賣行業十幾年的發展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企業並購的案例,未來拍賣行業集中度將越來越高,最終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品牌的寡頭競爭,但是從當前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馬上引起效倣熱潮的可能性不大。

新匡時將進軍國際市場

昨日,匡時發佈公告表示,從即日起,匡時與恒利進行合併,合併後繼續保留匡時名稱,總部設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長吳斌出任公司總經理,公告稱,原上海恒利董事長吳斌、總經理朱軍將攜恒利團隊加盟匡時,吳斌和朱軍在藝術品拍賣業擁有廣泛的人脈和豐富的從業經驗,他們的加入必將增強匡時的專業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匡時在藝術品拍賣領域的綜合影響力。

匡時董事長董國強表示,吳斌到公司將全面負責經營,而他本人不再兼任總經理,只負責規劃,而對於兩家公司並購之後經濟利益上的分成,董國強透露,吳斌及其團隊來到匡時,會給予一定的匡時股份。此外,董國強還透露新匡時成立以後,未來將進軍國際市場。“我想明年晚些時候應該會進軍香港。”

在業內人士看來,匡時並購恒利帶有行業革新的意義。“今年整個拍賣行情都不是很景氣,迫使公司尋求抱團,産生企業之間的聯合需求。而匡時與恒利的聯合,算是在行業內邁出整合的第一步,是業內一種新的態勢。另外,匡時與恒利之間屬於南北之間的強強聯合,因此,其合作又帶有橫跨南北的意義。它們抱團之後,企業之間可以優勢互補,合併之後,資産會大大提高,業務量也會增多,以後還可以進一步收購國際公司。”北京市拍賣行業協會顧問李庚表示。

變革中蘊藏風險

李庚同時表示,雖然對行業來説是一種變革,但是其中同樣也蘊藏著一定的風險。“這個風險也正如婚姻一樣,因為拍賣行業自身的特點,需要兩個人磨合,形成合力。因此,業界應該在鼓勵這種變革的同時,更對這種業態的良性發展進行研究,讓其邁好這第一步。”

董國強坦承,兩家公司合併在一起的確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包括我跟吳斌都需要很好的磨合,吳斌的從業經驗比我多,比我豐富,也比我理性,而我比較感性,但只要我們在大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就能同心協力。”

而在中拍協副秘書長趙勇看來,這實際上僅僅是企業根據市場決策的一個個例,並不見得是行業趨勢。“企業在市場中有分有合是很正常的事,文物藝術品的發展人才很重要,不僅僅是資金的問題,大家是朋友,就大家一起做。如果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則也可以搞分散式的發展。文物藝術品市場,不在於並購怎麼樣,而在於在這個市場上怎麼實現優勢互補。”

據了解,匡時成立於2005年,曾因成功拍賣過雲樓藏書、南長街54號檔案等在行業內享有盛名。據中拍協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匡時成交額躋身內地拍賣公司四強。

市場現狀難言並購潮

“拍賣行業集中度在將來肯定會越來越高,最終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品牌的寡頭競爭,比如國外的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行。”匡時副總經理謝曉冬表示。部分業內人士甚至猜測,經歷了近兩年的調整期,藝術品市場或許由此迎來一個回暖期,匡時拍賣的這一舉措,或將成為藝術品拍賣行業資源整合的第一步,引起其他企業的效倣。但部分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他們認為,將來國內拍賣公司兼併重組是必然的現象,但短時間內,內地拍賣界並不會因為匡時和恒利的合併而出現更多類似的合併事件。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匡時和恒利的合併之舉是水到渠成的,但之後馬上引起效倣熱潮卻不太可能。“雖然當今國際上眾多大型拍賣公司都在覬覦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我國的藝術品購買實力也在進一步加強,但目前我國內地現實的市場狀況還是呈現小、散、弱的狀態,市場交易活躍,而市場結構卻與其形成強烈反差。國內相對成熟的拍賣公司總數並不多,除了包括匡時在內的四大拍賣公司之外,我國內地很難再數出能與它們相匹敵的拍賣企業了。”

魏鵬舉表示,拍賣公司並不像其他行業一樣能夠通過整合形成業務互補,兼併重組能為它們帶來的好處主要就是客戶資源的整合提高,互相提供市場和人才。“因此,如果在未來2-3年內,國內拍賣企業開始出現兼併重組趨勢之時,大批沒有客戶資源的小拍賣公司就會自然死去,中等以上的拍賣公司或將借助外來資本實現合併。”魏鵬舉分析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