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佳士得秋拍的逆市而起:增加上拍量 保守估價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2-14 13:58:15 | 文章來源: 成都商報

據統計,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全球當代藝術品拍賣收入減少了6%,降至8.6億歐元。此番紐約的拍賣卻是出人意料的另一種結局。也許是受到美國經濟復蘇的預期和奧巴馬競選成功後的一系列政策影響,紐約蘇富比近日舉行的“戰後和當代藝術”拍賣部分,創紀錄地收穫了3.75億美元。

于上月初結束的中國香港蘇富比“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則在坊間流傳出“黑色星期五”、“當代藝術滑鐵盧”的説法;而在同樣的外部環境下,上月底結束的中國香港佳士得同名專場爆冷門拍得逾6.74億港元,其中的夜場拍賣一舉奪得“總成交額4.2億港元,39件成交拍品中有11件的成交價超過1000萬港元”的兩大好成績,反超了書畫板塊2億多港元。

在市場的一片驚訝聲中,讓我們來解析今年秋拍整體經濟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佳士得是如何“逆市而起”的。

經典藝術撐場

作品風格、材料趨於保守

今年佳士得秋拍現當代的重點夜場,共成交了43件拍品,日本、東南亞藝術家的作品所佔比例為35.5%,其中日本藝術家的成交6件作品,東南亞藝術家成交了7件作品。相較於今年春拍日韓藝術家成交5件,東南亞藝術家成交4件的情況而言,首先可以看出佳士得秋拍在板塊設置上,加大了日、韓及東南亞藝術家的比重。日韓藝術家在數量上多過印尼,大部分拍品價格集中在20萬~30萬港元,成為支撐中等價位的主力軍之一。其次,在風格、材料上更為保守,此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中以趙無極、朱德群撐場,增大了近些年在學術上取得成就但價格相對合理的藝術家徐冰、黃永砯等的作品,波普、玩世現實主義、潑皮等風格的拍品比重則有所下降。注重在學術方面的線索梳理,和亞洲不同地區文化屬性的展現。相較于春拍的雕塑、攝影、裝置作品,秋拍拍品配置上選擇更為保守的、唯美風格的以及抽象的作品居多。此外,專場幾乎不見中青年藝術家作品,今年秋拍中青年藝術家(如王岱山等)的作品成交價格大都在10萬~20萬港元。

策略性調整

書畫板塊份額明顯減少

佳士得近年來一直在拍品結構上微調。以成交金額計,2012年佳士得秋拍環比同年春拍,只有書畫板塊減少了8%,同比2011年秋拍減少7%,其餘如油畫、紅酒、手錶增長較多,瓷器和珠寶板塊所佔比重相對穩定,可以看出佳士得在這兩年對於市場收藏趣味的敏銳把握和拍品結構的策略性調整。

成交TOP10

“一線大牌”佔據全場

中國香港佳士得“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3個專場共拍得逾6.74億港元,逾三分之二的拍品成交價高於其最高估值,朱德群的作品《白色森林之二》以6002萬港元,刷新藝術家作品的世界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交TOP10榜單中,有6件拍品以高於預估價成交。與前兩年的夜場榜單的藝術家多元化相比,排行榜上都是近幾年的“常駐名單”,如朱德群、趙無極、常玉、曾梵志、張曉剛等“一線大牌”,而在當代藝術日場的TOP10榜單方面也出現了類似現象,入圍的是曾梵志、周春芽、丁乙、黃永砯、劉野、方力鈞、唐志岡、岳敏君,這一方面體現出今年佳士得秋拍在徵集拍品方面的保守態度;另一方面,更凸顯出對中國藏家購買力的信心。

薄利多銷

增加上拍量保守估價

以成交總量計,佳士得秋拍成交量環比春拍增加了近三分之一,而成交額僅高出近6%。2012年秋拍同比2011年在成交總量方面有1000多件的增長,而在成交總金額上卻有9.66%的下降。尤其體現在紅酒板塊,在成交數量增長近一倍的情況下,成交總額反而減少了900多萬元。

同類情況也反映在其他板塊,這體現了此次秋拍的整體拍品估價保守以及拍品定位的策略性降低。一方面體現了佳士得在拍品的估價和徵集方面採取“薄利多銷”的路線得到了市場良好反應,基本上維持了成交額的穩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拍賣市場受今年經濟環境整體影響所産生的策略性調整。

打造“亞洲藝術”概念

東南亞藝術家表現喜人

佳士得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國際董事張丁元,早在2011年就提出“亞洲藝術”概念,囊括中、日、韓與東南亞藝術。今年印尼藝術家的表現令人驚喜,如印尼女藝術家克裏斯丁·愛珠的抽象油畫《3-2#07》,估計28萬~38萬港元,以86萬港元成交。此外,魯迪·曼度凡尼、阿凡迪羅納德·文圖拉的作品都以高出預估價價格拍出。

買家結構多元化

購買的國際化交融趨勢顯現

Artprice發佈的全球當代藝術市場概述,當代藝術拍賣成交額前十位國家(2011/2012),中國以38.79%的成交份額排名第一位。佳士得的註冊藏家現實新增了20%的亞洲藏家。據張丁元透露,此次參與夜場拍賣的買家中首次出現了中東買家,還有東南亞買家購買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和中國買家購買歐美藝術家作品,亞洲藝術市場的國際化交融趨勢顯現。也就是説在收藏古代書畫和其他領域的藏家也是當代藝術市場的潛在藏家,他們的加入給市場增添了更多活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