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書畫投資對比:弱市看價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19 10:37:23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目前,藝術市場處於調整行情中,古代書畫成了香餑餑,老買家追捧,新買家也紛紛試水,引得各家拍賣公司躍躍欲試來爭這塊蛋糕。其實,弱勢行情中古代書畫被追捧,是一種有趣的價格現象。

 和近現代書畫相比,古代書畫的市場行情此起彼伏,也未必就更火爆。回顧近年來的藝術市場,我們不妨從三個時段將這兩者進行比較:在2009年“億元行情”爆發前,除了少數幾件特別的作品,大多數古代書畫作品的價格,還不如近現代書畫中的名家精品。2009年後,雖然是古代書畫作品拍出天價打開上升空間,率先引爆“億元行情”,但還是只限于其中幾件特別的拍品,市場的大行情仍然在近現代書畫板塊中爆發。古代書畫中的黃庭堅《砥柱銘》雖然率先拍出了4億多元的天價,近現代書畫也有齊白石的書畫合璧松鷹圖,照樣拍出超過4億元的天價。只是到了2011年秋拍市場進入調整階段後,與近現代書畫特別是大師作品行情出現深幅調整不同,古代書畫卻依然保持堅挺。

古代書畫的美術史價值是眾所週知的,而其歷史文物價值則尤其顯得珍貴。但是,決定藝術品價格的卻是其市場價值。這種市場價值,不等於藝術品的美術史價值與歷史文物價值,甚至也不等於其收藏價值。相對而言,藝術品的收藏價值更看重其美術史價值與歷史文物價值,但市場價值卻不止於此。它取決於藝術品的市場屬性,由藝術作品的供求關係、藝術市場的運作規律比如行情週期等因素所決定。

正是這些市場屬性,決定了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不同的市場價值:前者相當於藍籌股,但是盤子太小,買家的專業門檻更高,難以炒作;後者相當於大盤股,有相當多的作品其美術史價值還沒有定論,價格體系不穩定,買家專業程度低,往往只看名頭,跟風炒作。因此,兩者的價格表現才會在不同的市場階段此起彼伏。有趣的是前兩年行情的高峰期中近現代書畫的天價紀錄直追古代書畫,説明藝術品的市場價值已經脫離了其自身的美術史價值與歷史文物價值。而這正是當年大量外部資金涌入造成的結果,表明中國作為新興藝術市場,熱錢的涌動是市場動蕩的根源。

強勢行情中藝術品價格的暴漲固然會令人大跌眼鏡,弱勢行情中藝術品價格的表現也很詭異。與股票等金融資産比,藝術品的價格雖然也會像股市、匯市一樣漲跌起伏,卻有截然不同的表現。藝術品的唯一性及其感性特徵、情緒感染力,挑戰著金融投資學理論中“理性自利”的假設,使其價格具有隨機性與偶然性,而其買入價與賣出價也會大相徑庭。在下跌行情中,更會出現流動性障礙。有藏家説,成功的藝術品收藏不僅會買,還要會賣。也許那些拍賣指數也得這樣:許多從證券金融市場搬來的價格分析方法與拍賣指數,在行情下跌時立刻失效。因為在上漲階段,成交紀錄迭創新高表明藝術品價格確實在上漲;但在下跌階段,成交結果雖然低迷,卻並不意味著價格下跌,因為照樣能拍出高價的好作品已經隱而不現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