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經濟學人:西方垂涎中國拍賣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29 14:41:14 | 文章來源: 環球網

使用模糊不清的語言是拍賣師的一種策略,目的是在競拍人群當中製造興奮和緊張。使用精心設計好的語句能夠製造出緊張程度逐漸上升的假像,比如通過“1美元。現在是2美元了。你要出價3美元?我聽到的是4美元嗎?”這樣的話,給競拍者施加壓力,並抬高最終成交價格。

然而香港和中國內地的買家近些年來幾乎不需要這種“鼓勵”。該地區的成交額已經從2004年的6.91億歐元飆升至去年的98億歐元。Artprice藝術品行情公司認為,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身價最高的畫家畢加索,在2011年被不太出名的兩位中國畫家張大千和齊白石擠出了頭名位置。

藝術品拍賣長期以來被倫敦的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家拍賣行主宰,但是中國新富對藝術品———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品———井噴式的需求,促使保利和嘉德兩家拍賣公司在北京建立。這兩家公司拍賣出的中國藝術品成交價總額幾乎是蘇富比和佳士得的2倍。而總體上説,中國藝術品的成交額現在佔到全球藝術品拍賣總價的30%,而2008年時只有9%。

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並不完全是一片光明。為了能有好的開端,一些當地的拍賣行瘋狂誇大成交額,以抬高身價。中國拍賣行業協會認為,2010年報告的成交額當中有價值達8.85億美元的物品沒有得到支付,或者根本不存在交易。更糟糕的是,最近的急劇下滑———估計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拍賣成交額在2011年秋季到今年春季期間下降了32%———可能不僅僅是暫時現象。 中國的拍賣市場與該國其他各種商業活動非常相似。統計數據不可靠,而且相比外國公司,政府給予當地公司———通常是國有公司或者是與高層有關係的公司———不公平的優勢。但即便如此,與其他所有行業一樣,中國消費者正在大把撒錢。對西方公司來説,機會是如此之大,忽視不得。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