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清代揚州八怪:失去正式職業的職業畫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2 13:35:03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所謂“職業畫家”,往往正是一些失去了正式職業的畫家。現在如此,古代更是如此。只不過,在古代,想要選擇當一名“職業畫家”,需要更多的勇氣。因為自唐宋以來的文藝傳統便是:“以畫為娛則高,以畫為業則陋。”

揚州八怪是清代在揚州地區賣畫為生的一群畫家。他們的畫不僅蹊蹺古怪,而且明碼標價。説來也怪,這幾位畫家不僅沒有被正統消滅,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乾隆、嘉慶年間,日益受人歡迎。時至今日,揚州八怪已經是古代書畫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與“四王”、“八大”一樣,是藝術市場上繞不開的話題。

八怪作品受追捧

從1992年,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一幅《竹石圖》在紐約佳士得拍出11萬美元以來,揚州八怪的作品在拍場的價格就屢創新高。

“就八怪的市場來講,近10年呈現逐步活躍的趨勢。”匡時拍賣總經理助理謝曉東對記者表示。

拍賣公司對市場有著敏銳的嗅覺。自2009年起,匡時拍賣就把揚州畫派作為專場推出。“當年有24件作品,成交額將近5000萬元。今年我們是35件作品,成交了1.2億元。”謝曉東介紹説。今年還拍出了揚州八怪作品的歷史最高價——鄭板橋的《竹石蘭蕙圖》,成交價為4600萬元。此外,金農的《大宛良駒》、《墨梅》最終成交價也都超過千萬元。

在嘉德拍賣的古代書畫板塊,揚州八怪亦是重點領域。今年嘉德春拍,拔得古代書畫專場頭籌的,也是鄭板橋的作品——《行書詩翰手卷》。這幅作品以180 萬元起拍,最終成交價4370 萬元。

“揚州八怪作品,尤其是其中的鄭板橋作品,為什麼價格看漲,這當中有古代書畫板塊領漲的因素。此外,我們説,衡量一幅作品的價值,除了畫作本身的品質、存世數量的多少,還要看畫家自身的知名度。鄭板橋詩書畫皆精,而且這個人物本身有很多傳奇故事,知名度寬廣。”北京朝陽書畫院院長、揚州籍畫家江源分析認為。

揚州八怪作品相傳有1萬多幅存世。根據揚州八怪紀念館館長劉方明整理並編輯的《揚州八怪書畫作品全國館藏目錄》,國內110個博物館、紀念館共藏有“八怪”真跡2389幅。其中存世作品較多的是黃慎327件、鄭燮(即鄭板橋)322件、李鱓321件,存世作品最少的是李葂,只有3件。這些作品主要收藏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揚州博物館。

此外,還有很多揚州八怪作品收在民間藏家手中。由於近年來行情看好,每年各大拍賣行上都不斷有揚州八怪作品出現。

隆瀚拍賣總經理姚兢對記者透露,這幾年,揚州八怪作品漲勢驚人,其中也有浙江投資人的功勞。“揚州八怪是江浙當地的名人,而且在書畫史上還有重要一筆。浙江投資人也是比較喜歡買的。”姚兢説。

揚州八怪是八位畫家嗎?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説揚州八怪,須得先説説歷史上的揚州。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古代揚州成為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交通便利帶來商業經濟的活躍,揚州在唐代成為“東南第一大都會”,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到了清代,鹽業尤為興盛,揚州愈加興旺。清代帝王熱衷“微服私訪”,富商巨賈也標榜風雅,揚州書畫藝術隨之崛起,有“海內名士,半在淮揚”之説。

揚州八怪正是在此背景下誕生。通常人們提起揚州八怪,往往會認為指的是八位畫家。事實上,藝術史對此至今未有定論。有一種説法是,“八怪”乃是揚州方言,意思是“奇、怪、不美”,把這群畫家稱作“揚州八怪”,是指其畫風特立獨行、不入正統。古往今來的藝術史著作對“揚州八怪”畫家名目也有不同説法,最多時有15人,為金農、汪士慎、李鱓、黃慎、高翔、鄭燮、李方膺、羅聘、華喦、高鳳翰、楊法、李葂、邊壽民、閔貞、陳撰。

揚州八怪之所以出名正是因其“怪”。“清朝初年,最有影響力的畫家是‘四王’(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翚),他們的風格主要是局限在文人畫或知識階層當中。而揚州八怪的出現,契合了當時市民階層的欣賞趣味。”謝曉東説,“揚州八怪實際上都是職業畫家,他們較早地推動了藝術商業化。他們已經完全把文人畫跟當時市民階層的一些需求,包括市民階層偏愛的題材結合起來。這造就了他們在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

江源認為,揚州八怪並不能稱之為是一個“畫派”,“因為他們彼此之間並無師承關係,甚至其中大部分人並不是揚州人,是從各地來到揚州賣畫的畫家;而且他們也沒有統一風格,比如鄭板橋擅長畫竹、題字以‘亂石鋪路’聞名,金農則以‘漆書’獨樹一幟。”

“只能説他們是活躍在同一地域、在思想上有較多共同追求的一個畫家群體。”江源説。

揚州八怪的革新精神,對後世影響深遠,尤其是海派的許多畫家,如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等人,都從揚州八怪的畫風中吸收精髓。

八怪代表鄭板橋

揚州八怪各有所長,關於他們的故事和傳説也很多。其中最出名者當數鄭板橋。

鄭板橋應該説是“官場失意、畫場得意”的典型代表。30多歲的鄭板橋,在揚州做了十年職業畫家,44歲才中了進士,49歲當上縣令,之後12年未獲升遷。

61歲時,鄭板橋從山東濰縣縣令任上辭官,回到揚州,賣畫終老。

因此有一種説法解釋鄭板橋為何獨愛畫竹,説他以竹之高潔素雅、堅韌不屈自喻。鄭板橋也有詩云:“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一蘭一竹一石,有節有香有骨”。

“鄭板橋不僅是藝術史上的一個人物,還是街談巷議的主人公,有很多故事流傳,其‘難得糊塗’耳熟能詳。因此,各個時期的收藏家對他的作品都是比較喜歡的。”江源説。

作為一位職業畫家,鄭板橋畫作的存世量比較多,據統計約有7000多張。自2000年始,鄭板橋作品的價格一直處於上升通道中,每平尺的均價從3.7萬元上升到24萬元,漲幅高達5倍多。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鄭板橋存世作品中,真偽參半,贗品充斥拍場,甚至“真跡尚不及十分之一”。

“鄭板橋還活著的時候,市場上仿製品就很多。有心人收集鄭板橋喜歡用的紙、印泥,甚至找到了鄭板橋的印章,又專門研究其畫風,因此倣作幾可亂真。”江源告訴記者,對其真偽鑒別很難,即便是專家也只能依靠專業知識和經驗,並無科學技術可百分百鑒定。

因此,拍場就出現了一些標明“板橋款”的作品。“拍賣公司會配備專業的書畫鑒定專家,當專家看過後仍然分歧較大,這個時候一般我們就會標款,讓市場自己去判斷。市場本身就有一個甄別篩選的機制,而且市場上能人太多了,我們不能斷定的,市場會通過價格來體現它。”謝曉東説。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