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無錫民營美術機構生存現狀調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10 09:40:46 | 文章來源: 江南晚報

近期蘇珈美術館、鳳凰藝都美術館、弘文美術館、經典畫廊展事不斷,作為無錫新生的一批民營美術機構,它們的崛起既在預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上世紀90年代初,與經濟發展相匹配,“畫廊”這一新生事物率先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以各種形式落地生根。上世紀90年代末,無錫的畫廊業開始萌芽。本以為民營畫廊能在書畫之鄉、經濟強市牢牢紮根,但十多年過去了,無錫的畫廊已所剩無幾。程及美術館和市美術館這兩家公立美術館也因種種原因,人氣並不如預想。近年來,綠波、弘文、蘇珈、鳳凰藝都等民營美術館在無錫相繼誕生並立足發展,逐漸承擔起一座城市畫廊和美術館的功能。

無錫的畫廊業為何難以為繼?與畫廊同樣存在經營功能的民營美術館怎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並走得更遠?帶著對民營美術機構的種種疑問,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1,內憂外患中畫廊業艱難生存

與主推展覽、營造城市藝術氛圍的美術館不同,畫廊業以藝術之名行商業之實,經營畫廊是一門生意。採訪了解到,目前無錫市區內正常營業的畫廊有四五家,其他一些所謂的畫廊並不專門賣畫,做古董、玉器、紅木傢具生意的不在少數,有的畫廊為了生存,甚至還賣擺件、挂墜、項鍊等裝飾品。畫廊的專業定位不明顯,致使不少畫廊成了“雜貨店”,但也有一些目標明確的畫廊在市場競爭中堅持了下來。

朱經理在上海經營過6年畫廊生意,如今他在無錫經營畫廊也有7個年頭了。他覺得,經營一家畫廊不是一兩年的事,而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事,“像義大利、法國等地的畫廊,人家都是世代經營呢”。他的畫廊不光賣畫,還提供裝裱、畫框銷售等相關業務。300多平米的畫廊裏,有各式油畫、國畫、裝飾畫……談到經營模式和效益,朱經理説:“模式有很多種,如果再過7年,你還能看到我這個畫廊,那我這個模式就算成功了。至於效益嘛,溫飽吧。”對於目前民營美術館也進行藝術品交易的現象,朱經理直言對自己的畫廊影響不大,他甚至還表示了歡迎,“畢竟如果藝術市場火了,大家都會關注這一塊,對於畫廊也是一種推動”。採訪中,朱經理不止一次地強調開畫廊不能目光短視,經營者也須懂得藝術欣賞。因此,這個行業的興盛,從一個方面來講,取決於大眾的審美情趣。他表示,無錫現在的情況是,畫廊經營者和顧客中跟風者居多,真正懂的人很少,這也是目前無錫的畫廊業經營不善的主因之一。

對於無錫畫廊業的生存現狀,無錫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市收藏家協會會長陳瑞農有自己的看法:“畫廊應成為畫家與市場的樞紐。但無錫市場上的多數畫廊並非現代意義上的畫廊,他們的觀念還較陳舊,操作比較原始,影響力也不夠”。除了定位模糊、不夠堅持、沒有與藝術家形成良好的合作等內因外,隨著國內拍賣行業的風生水起,畫廊業的發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現在人們買畫,有的會直接跟畫家交易,為投資買畫的人則大多去了拍賣行,這樣一來,畫廊的生意就變得更難做了。”鳳凰藝都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鳳凰藝都美術館副館長楊勇認為,由於沒有一線城市那樣有能夠集聚人氣的藝術區,長久以來無錫的畫廊業發展一直良莠不齊。楊勇的話讓記者想起了不久前在上海紅坊藝術園區成立的由7家畫廊組成的“畫廊聯盟”,在至今沒有一個官方畫廊協會的上海,這個完全由民間自發成立的組織,讓一貫以鬆散面目示人、各自為政的上海當代藝術界有了一絲“抱團取暖”之意。其實,採取聯盟經營的方式,無錫也想到了。濱湖區于2010年成立中國(無錫)藝術産業園,集藝術創作、藝術交易、藝術金融、藝術諮詢、藝術展覽于一體。成立至今舉辦了多次藝術展覽,已有幾十家藝術機構入駐,並簽約了俄羅斯藝術家。而建好後的鳳凰島也將有文化創意産業園,屆時將聚集一批無錫最有影響力的畫廊,並設立大師工作室。

2,不同模式下民營美術機構異軍突起

如果有一個機構能同時重視藝術産業的上、下游,兼顧藝術家、作品與買家,或許能在藝術市場上闖出一個新天地。弘文、蘇珈、鳳凰藝都這三家無錫的民營美術機構,分別用各自不同的模式走出了同樣一條“展覽+藝術品交易”的運營道路。某種程度上,它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畫廊。與弘文美術館直接在館中進行藝術品交易不同,蘇珈美術館以公益性展覽為主,交易環節則放在了集團旗下的藝術品交易中心。既在館內進行藝術品交易又注重挖掘、吸納自己的藝術家,則是鳳凰藝都的特色模式。今年,“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無錫畫院”在弘文美術館正式揭牌,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下的“中國美術創作研究基地(江蘇)”在蘇珈美術館掛牌,這些均意味著無錫的民營美術館可以整合全國各地的美術學術資源,團結不同地域、不同藝術主張的中青年美術家,為其選拔和培養自己的美術人才提供了便利。

8月4日,“鳳凰西行——中國油畫藝術家代表團印度、尼泊爾油畫寫生展”在鳳凰藝都美術館開幕。此次畫展展出的畫作是由鳳凰畫材集團出資組織國內一批實力派藝術家赴境外寫生的作品,這些作品一部分歸畫家自己收藏,一部分由鳳凰藝都進行展覽銷售。在這一過程中,鳳凰藝都既保證了自己庫存畫作的真實性,又方便了消費者購買。“擁有自己的藝術家可以做得更專業”,楊勇介紹,“我們專做中青年的當代油畫,這樣可以克服當前畫廊業收藏作品雜、不專業,和難辨真偽的弊端”。楊勇也表示,藝術市場的繁榮離不開大眾良好的藝術素養。因此,將藝術帶到百姓身邊,讓人們把逛美術館、看畫展當做一項自然、習慣的業餘生活,是美術館今後的努力方向。

3,民營美術機構要做連接藝術與公眾的橋梁

在國家倡導文化産業發展的大背景下,無錫的民營美術館相繼落成開放,成為公立美術館的良好補充。對此,無錫市書畫院院長王洋表示認可:“民營美術機構確實為老百姓擴展了感受藝術的途徑和空間,起到了一種藝術教育的功能。”“它們與藝術家合作,定期舉辦免費展覽和公益講座,有著自己明確的定位和清晰的方向,並有一定的學術支援,這是對運作文化産業的一種大膽嘗試。”這是陳瑞農對無錫民營美術機構的評價。他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藝術市場正處於上升期,民營美術機構正好可以利用這一機遇好好發展,這對於無錫當地的美術事業也是一種促進。任何一種産業的興起都要有民眾基礎,文化産業的興起也須有人捧場。陳瑞農希望無錫民營美術機構的存在不僅能成為連接畫家與市場的樞紐,更要成為連接藝術與公眾的樞紐,“希望民營美術館與公立美術館一起,讓更多的百姓有機會體會藝術的魅力。”(張月見習記者張莘)

採訪手記

一個畫廊或美術館很難成為“八爪魚”或“多面手”。因此,在民營美術機構的發展問題上,我們認為,不同專業背景的人要在這一平臺上各司其職、各自發揮所長。藝術家就應專注于創作。畫廊、美術館等經營、展覽機構,就應該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畫作,將專業的策展功能發揮到極致。此外,如果只注重短期效益,而沒有給藝術品一個寬鬆合理的生長期,那麼這樣的民營機構也很難成功。雄厚的資金是維繫畫廊或者美術館生存的根本,這也是無錫的民營美術機構大都有集團背景的原因。然而,無論是弘文美術館還是蘇珈美術館、鳳凰藝都,這些民營美術機構之所以能在市場競爭中存活,靠的不只是其身後的集團,而是其獨自闖出的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因此,對於畫廊、民營美術館而言,與市場的博弈將是一場充滿智慧的持久戰。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