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在去年,業界還認為陳東升有關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將至少跌去40%的預言尚屬悲觀。現在看來,這樣的預言還是太樂觀了點。從嘉德近日公佈的21.4億元春拍成交總額來看,相比2011年53.23億元的歷史高點,直接跌去了59.8%。
嘉德一直是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標桿。面對如此跌勢,事實恐怕不會像多數業內人士所認為的那樣——是“藝術市場的理性回歸”並且“具有積極意義”。本輪調整並不是一次理性的自我調整,這個市場目前還不具備自我糾錯的能力,如果不在根本問題上做出改變,藝術品拍賣市場即將跌去的或許不僅僅是現在的六成。
藝術市場從2008年開始一躍進入以投機主導的市場行情中,藝術品拍賣市場經過數年的預熱,也終於在2010年和2011年呈跳躍性增長,而在正常市場中,消費及其增幅都應該是穩定、平滑的。
在公共話語中,“投機”是一個貶義詞,而“投資”則偏褒義,但它們其實都只是中性詞。投資對社會的價值毋庸贅言,但任何一項盈利的投機性交易對社會同樣是有益的。其實,一切交易都可以歸類為投資性交易和投機性交易。在藝術市場中,因收藏、展示等生産、消費類目的而發生的交易都屬於投資性;而既不收藏也不使用,單純買進賣出的則為投機性交易。雖然在市場實踐中,投資或投機性交易通常難以被有效的區分(而且這兩者從理論上講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比如一張被投機性交易的作品被借出展覽),但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內在標準,即投資賺取的是價值的增長,而投機賺取的則僅僅是價格的增量。任何一個健康市場,除正常的投資之外,擁有少量投機者是有益且必要的;但如果投機者過多,價格則會脫離正常的消費而由投機者決定,而這也正式藝術市場目前的現狀。
事實上,巨量的投機性交易只是藝術品拍賣市場本輪調整的催化劑而非根本原因。藝術品拍賣市場本身固有的問題將自己逼進了墻角。
藝術市場缺乏這樣一套市場化的價格發現機制(傳統藝術品交易由於缺乏公開交易平臺,只是簡單的買賣並缺少反覆交易;藝術品拍賣市場則僅僅是一個公開的競價市場)。而資本在進入之後迫切地需要一套價格形成機制。藝術品拍賣市場因為相對公開的一對多的出價機制被投機性交易所利用,變身為藝術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從而形成所謂的“市場價格”。而這種定價的合法性則完全基於拍賣行自身所積累的信用。
從風險的角度考慮,在有效市場中,投資回報和風險成正比,風險越高,意味著標準偏差越大,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期望值也會被相應地調高,所以,在穩定市場中,投資性交易的風險是可以衡量的。而投機性交易在價格確定的情況下幾乎是沒有風險的,因為投機性交易賺取的是兩個市場或者同一市場在不同時間點中同一商品的差價,其風險完全取決於價格預期。在價格確定的情況下,風險為零,套利就會發生;而價格預期難以確定時,風險則會迅速膨脹,最終阻礙投機性交易。
所以,在現行的藝術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下,價格實際上是可以通過聯合拍賣行不斷做多來實現合法化的,投機也就沒有任何風險,站著就能把錢給掙了。而隨著拍賣行在做多通道中對信用的無限透支,其價格形成機制的合法性備受質疑。並且由於藝術市場自身的不完善,拍賣行不能自證信用,同時也找不到第三方來證明其信用,最終拍賣價格也不再具有定價的“合法性”,致使價格無從預估。在價格不確定的情況下,投機性交易的風險是無法衡量的,交易被迫停滯,至此,泡沫破滅,藝術品拍賣市場在頃刻之間跌去了六成。
拍賣行由於不能自證信用,即使經過本輪調整,市場跌回心理價位,當投機性交易再次興起的時候,整個藝術品拍賣市場仍會重蹈覆轍。除非藝術市場在金融的協助下,建立起公開、自由市場,並由市場的反覆交易形成價格發現機制,否則信心永遠無法建立,而藝術市場也終難走出治亂迴圈。事實上,當下拍賣行以及畫廊等市場主體的努力方向與此南轅北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