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拱北海關於2009年3月查獲的瞞報入境文物
幾位藝術圈內人士前天向《東方早報·藝術評論》透露,這些年在藝術拍賣界呼風喚雨的上海一知名藏家已被海關約談,其可能面臨的補繳稅款將達到4000萬元左右。而上周,一位業內人士曝料稱,北京海關分別約談IFAS藝術運輸公司和北京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高層,一場進口藝術品查稅風波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陸斯嘉
幾位與上海當代藝術圈交往頻密的人士前天向《東方早報·藝術評論》透露,這些年在藝術拍賣界呼風喚雨的一上海知名藏家已被海關約談,數日前他出席公眾場合時已顯得神情緊張,其可能面臨的稅款補繳金額將達到4000萬元左右。另外,海關已經掌握了諾亞公司逾800個客戶名單,隨時可以進行排查。
而此前兩天,一篇名為《最近藝術市場海外進口的查稅風波》從網上流出,署名為“一杯生普洱”的作者爆料稱:“4月6日,IFAS 藝術運輸公司的高層被控制。它是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當年的指定運輸商,也是很多中國藏家購買藝術品的首選運輸公司,據説被扣下的還包括尤倫斯基金會的藏品,因為這個公司一直是UCCA(編者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指定運輸商。”此外,“北京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的負責人和部門經理被海關請去協助調查。而諾亞藝術品運輸公司是很多國內藏家在海外購買作品,特別是在拍賣會上購買作品首選的運輸公司。”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2012年起三類藝術品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一年)。儘管如此,在計入17%的增值稅後,進口藝術品的稅賦負擔依然沉重。涉及進口藝術品交易的主體如畫廊、拍賣行、國際運輸公司、經紀人,以及含銷售行為的展覽會往往各顯神通,開發不同方法避稅或減少納稅額,此類行業“潛規則”已實行多年,彼此心照不宣,不料卻被一場來勢洶洶的查稅風波捅破了窗戶紙。一時間,所有收藏國際當代藝術品或者在香港拍賣會上收藏作品的藏家人人自危。原因是他們收藏的作品都主要委託上面談到的公司進口,而顯然在進口稅收上有很大的漏洞。
一位接近海關的人士向《藝術評論》證實,北京海關目前正進行調查,此事牽連甚廣,調查結果快的話會在數月後公佈但目前進展無法告知外界。
高徵稅 無奈生計
在海關公佈調查結果前,關於這次查稅事件的起因説法不一。京、滬不少拍賣公司高層都對突如其來的查處感到疑惑,北京某拍賣行負責人説:“4月13日,我到IFAS在北京的庫房查看場地,見到那裏的運作一切正常。這場查稅風波或許是同行競爭者反水告發引起的,主要針對境外的拍賣公司,他們與貨運公司一起協助客戶惡意逃稅。”
根據中國海關的規定,藝術品被計入2007版《統計商品名錄》中的第21大類。97章“藝術品、收藏品及古物”對藝術品進行相應的稅號歸類。97011010為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97020000為雕版畫、印製畫、石印畫的原本;97030000為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97040000為郵票、印花稅票、郵戳印記、首日封、郵政信箋(印有郵票的紙品)及類似品;97050000為具有動物學、植物學、礦物學、解剖學、歷史學、考古學、古生物學、人種學或錢幣學意義的收集品及珍藏品;97060000為超過一百年的古物。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同一張油畫也會因為畫框的屬性被計上不同的稅號,原因是“已裝框的油畫、粉畫及其他繪畫、版畫、拼貼畫及類似裝飾板,如果框架的種類及價值與作品相稱,應與作品一併歸類。如果框架的種類及價值與作品不相稱,應分別歸類”。
除了注意不同藝術品的稅號之外,藝術品産地也是過關需要了解的類目。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與中國簽訂了“最惠國待遇”的國家享受進口稅12%的優惠政策,未簽訂協議的國家進口關稅仍然高達50%。
以降價後的藝術品進口關稅最低6%計算,假設一件1萬美元的油畫運抵上海,運費為1000美元,保險費為100美元,海關核定的貨物完稅價格(即CIF價)為上述三者相加之和,即11100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9930元,進口關稅為69930×6%=4195.8元。另外,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藝術品還需繳納17%的增值稅。增值稅組成計稅價格=(進口關稅+CIF)/1-消費稅稅率(藝術品進口不涉及消費稅,該項為0),那麼增值稅組成計稅價格為(4195.8元+69930元)/1=74125.8元。以該數字為基礎,應納增值稅額=增值稅組成計稅價格×17%,即74125.8元×17%=12601.386元。應納增值稅額與進口關稅之和,即12601.386元+4195.8元=16797.186元,就是進口一張“來自最惠國”的外國藝術品的納稅總額。一張畫作運到上海不足7萬元,被橫刀抽去的稅款卻近1.7萬元(稅率為23%),如果再計算營業稅或者其他滯納金等,稅率更是突破30%。
迫於高額稅收,藝術經營者被迫生出各種避稅辦法。
“我曾經從香港攜帶過一幅1.2m×1.4m的油畫搭飛機回來,在過關時告訴海關這是一幅裝飾畫就順利入關了。”某藝術基金業務人員告訴《藝術評論》。
“去年,我們公司在香港拍下一幅方力鈞的版畫,這幅畫捲起來有一米多長,我打包放在盒子裏,以非標準件給托運回北京,沒有遇到什麼阻礙。”這位北京某拍賣行總監還説,“這種情況在業界非常普遍,海關不可能逐一核查每一幅入境的藝術品,一般每人可以帶8-10件藝術品,數量超過可以找幾個同事,幾個人分著帶就能順利通關了。”
還有一種常用的方式是低價申報,將1萬美元的進口藝術品以1000美元報關,但一旦被抽查,則不可避免要繳納稅款及罰金。再有一種避稅方法是在交納保證金後,在報關時填報成“暫時進出境貨物”,屬於暫時進境的貨物,短期還會運回去。
“暫時進出境貨物”的條例給畫廊、展覽會、拍賣機構的操作留出縫隙,一位藝術品經紀人透露,“有的人運畫進來時辦理‘暫時入境’手續,隔一段時間向海關提交一件長寬相當的替代品或複製品,複製品的成本要遠遠低於納稅的金額,而真品已實際在境內成交。”
據法國知名藝術品網站Artprice 統計,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量以48億元坐上了世界頭把交椅,但法制與稅收體系不健全依然阻礙國內市場的發育。美國、加拿大、紐西蘭、南韓、白俄羅斯、中國香港的藝術品進口關稅為0,摩洛哥王國藝術品進口關稅為1.25%。英國在0關稅之外,僅加徵5%的進口環節增值稅。泓盛拍賣董事長趙涌曾在德國從事藝術品經營多年,他告訴《藝術評論》:“德國海關對於油畫、字畫、郵票等藝術收藏品採取0關稅,該國正常的增值稅為19%,對藝術品實施增值稅減半,最優惠稅率只收取7%。”
收藏界人士李蘇橋認為,經歷查稅門,藝術品市場短期會有小陣痛,中期行業會有法可循,長期依然會爆發。如果稅收結構不調整,中國無法迅速出位成真正的藝術品交易軸心國,美術館建設則是夢話。
“南通土雞何須北京買”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聯合國公佈的從香港進口到中國內地的藝術品(含所有的門類)總額為1270萬歐元,而據中國政府統計,當年從香港進口的僅為170萬歐元。
消息源“一杯生普洱”在文章中説,“關於目前這個查稅的風波主要集中在藝術品的進口上。也有人認為這次查稅風波是國內拍賣公司和香港拍賣公司博弈的結果,甚至不排除是國內拍賣公司的功勞。這種説法缺乏證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隨著人民幣升值,很多中國收藏家開始收藏海外藝術,或者大批中國當代藝術回流。前者的影響是很多海外畫廊開始進駐亞洲,後者則讓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公司賺到飽。”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聽到這樣一種説法,“佳士得北京和上海的辦事處都被海關查過。”佳士得北京辦事處工作人員告訴《藝術評論》,“我們應有關當局要求配合其對第三方的調查,目前佳士得正依法提供所需協助。”
一位常年往返于紐約和上海的華裔收藏家李先生向記者透露,前幾天和幾位朋友在一起吃飯,他們因為在境外買過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次也有人被約談過。他説:“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到境外去買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就好比是‘到紐約買南通的土雞’,是腦子出了問題,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以後不再做這樣的事情了。”
李先生有一位醫生朋友,業餘喜歡作畫,曾攜一幅自己的作品欲從紐約入關卻被海關要求交稅。這位醫生回應:“如果你有興趣,我就50美元賣給你。”海關於是放行。為避免進出境的麻煩,李先生從不將完整的作品帶進中國,而是選擇在紐約畫到半成品的狀態,然後帶到國內完成。
“一杯生普洱”在文章中還談到,“前段時間查某藝術家的所得稅,現在查收藏家的進口稅,估計稅務問題以後是常態問題,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這個稅務問題是否與意識形態有關,或根本就是控制工具。”李先生的説法與之有不謀而合之處,他説:“在香港拍賣行拍出的一些作品,是由客戶定制的,其中的一些創作形象暗合併滿足了西方對當代中國的解讀和價值觀念。”
業內人士指出,香港某些拍賣行為了籠絡國內大客戶,會想辦法幫助客戶處理拍品入境,少繳或避開關稅。李先生告訴《藝術評論》:“拍賣行和運輸公司要對藝術品出境收取很高的打包費、保險費,有的接近於拍賣買方佣金的15%,所以當然要在其他方面能省則省。”
畫廊業 夾縫生存
去年底,在國務院下發《關於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自2012年起,將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雕版畫、印製畫、石印畫的原本,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1年)”後,相關人士就預計,政策調整對境外高端藝術品在國內進行交易將産生積極影響,僅北京市2012年的藝術品交易額就將遞增至30億至50億元。
新加坡MOCA美術館負責人、林大藝術中心北京畫廊經理張莉娸早前在接受《藝術評論》採訪時表示“根據新政策,2012年的總成本應該下降不少”。但令她擔心的是,儘管藝術中心的展覽作品不必收增值稅,但半年的期限,給操作幾個國家的巡展帶來很大難度和經營成本的抬升。
在這場查稅風波中,UCCA是惟一被點名的展覽機構。文章稱“據説被扣下的還包括尤倫斯基金會的藏品,因為這個公司一直是UCCA的指定運輸商”。UCCA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向《藝術評論》表示,被暫扣在海關的並非尤倫斯基金會的藏品,而是原定於4月15日開幕的“紐約客攝影展”的十余張來自美國的攝影作品。由於作品滯留海關,展覽只得推遲開幕。該人士證實IFAS是UCCA的運輸公司,但稱與UCCA合作的並不限于這家公司。
曾任尤倫斯藝術基金會主任的費大為告訴記者,2007年UCCA曾與中國對外展覽公司合作,舉辦《85新潮:中國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展覽。當時由於來自海外展品數量較多,需要國家的相關批文,也曾因為批文較慢導致展品被扣海關。由於海外作品僅作展覽用,只要辦理臨時進出境手續,無需支付高額的稅收。
相比美術館或學術交流性質的藝術展覽,國內畫廊業主對進口關稅的敏感程度更高。4月17日當《藝術評論》撥通佩斯畫廊總監冷林的電話後,對方表示不便於發表評論而謝絕採訪。2009年就有傳聞稱北京佩斯考慮移至香港,此次查稅事件是否會成為遷址的催化劑,不免使人産生聯想。
目前,許多台灣知名畫廊如林舍畫廊、耿畫廊或亞洲藝術中心均有代理大陸藝術家作品,台灣畫廊會在大陸開立分支機構進行銷售,有些畫廊甚至邀請台灣藝術家赴大陸創作,其原因都是為了避免高額的進口關稅和增值稅。據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學術研究部總監趙孝萱觀察,剛剛結束不久的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場面冷清、觀眾人數稀稀落落,境外畫廊在奧運和世博期間涌現的對大陸藝術市場的熱情也隨著盛會的結束停留在當初的幻想上。“大陸地區的高關稅反而促進了香港和新加坡藝博會交易的活躍。”
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汪宇(化名)曾愛好美術,在經歷下海經商掘金成功後,他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當代藝術的創作和經營上。幾年前在北京宋莊舉辦了展覽並創立了一家當代藝術畫廊,代理本土和西歐藝術家的作品。2008年創立後不久即遭遇金融危機,支撐到2011年,銷售情況仍不理想。他告訴《藝術評論》,去年下半年起,他開始籌措在港建立畫廊,將北京現有的場地設為倉庫。目前,汪宇在香港的畫廊已開始運營。“與國內相比,這裡完全是不同的世界,受眾更開放,對藝術的理解更多元,香港零關稅的政策對銷售外國藝術家的作品有很大幫助,德國藝術家的幾筆業務目前正在談。”在港開業已5個月的他對未來頗有信心:“5月份香港藝術博覽會就要開幕了,這一屆我沒有報上名,但我的畫廊就在香港展覽中心附近,參觀人流能為畫廊帶來更多人氣。”
“海外回流”或遭截流?
儘管此次的查稅風波中沒有提到國內的拍賣行,但近些年來愈演愈烈的“海外回流”拍品很難不被提及和反思。
2009年秋,北京保利仲夏精品拍賣會上,由500幅精品組成的“客從遠方來”海外回流中國書畫就包括了張大千《五福圖》、齊白石《蠶》、吳昌碩《石鼓文》等。同年,匡時也舉辦了“海外重要私人收藏明清扇面專場”和“海外回流近現代書畫專場”。曾創下中國近現代書畫紀錄的張大千《愛痕湖》也是嘉德于2010年春拍前從美國學者手中徵集而來的……“海外回流”儼然已成為許多拍賣公司的金字招牌。
今年1月,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接受《藝術評論》採訪時曾表示:“從國外徵集一件拍品,假設一萬元底價,關稅12%等於1200元,在此基礎上再加上17%的增值稅就是1904元,所有稅額總共3104元。如此拍賣行佣金還不夠繳稅,等於白幹。對於海外的藝術品徵集,拍賣行一般要求委託方自己運回國內送拍,但可以在海外把合同簽好,因為不願意牽扯到法律責任,且海關涉及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不交稅,所以拍賣公司不承擔進口稅賦,只收佣金。海關的這筆稅其實收得很少,要麼低價報關,要麼私自攜帶。”
《藝術評論》查詢海關相關資料了解到,超過100年的古物無需繳納關稅,但依舊有17%的增值稅;而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必須按照相關規定繳納6%~14%的關稅以及17%的增值稅。
根據中國拍賣協會的一份統計,海外回流文物一直是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要貨源,2010年,全國回流文物拍品共有24340件(套),成交18464件(套),成交總額達81.55億元,佔20.90%的市場份額。2010年回流文物成交率高達75.86%,遠高於58.09%的市場平均成交率,且成交均價達到44.17萬元/件(套)。當年,408件1000萬元以上(含)成交拍品中,來自海外的就有106件(套),數量佔比25.98%。
查稅事件發生以後,《東方早報·藝術評論》就此事詢問北京某拍賣行負責人,對方表示“作為拍賣行,此時只能靜觀事態走向,還不清楚查稅對海外回流業務的影響。今後,海外回流的拍品應該採用什麼政策,採取何種估價來計稅,我們也在等待有關部門的意見。但是,如果每一件拍品都按照23%的稅率繳稅的話,這種業務模式就要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