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院校學生作品進入拍賣:藝術市場的雙刃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12 12:06:07 | 文章來源: 藝術市場

中央美院畢業生作品

看上去很美的“大學時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一,鼓勵年輕藝術家直接送拍,擠壓畫廊的生存空間。“越級代理”是中國藝術市場混亂的根源所在。在缺乏正常的市場秩序的情況下,本已深受藝術家與收藏家直接交易之苦的畫廊,更因實力雄厚的拍賣行介入而舉步維艱。

第二,年輕藝術家跳過了正常的成長週期,雖能儘快進入市場,卻缺乏穩定的市場基礎。

一般來説,藝術家作品價格的提高,要經過一個由畫廊定價並以10%左右的速率逐年上漲的過程,畫廊竭力保持其穩定漲幅,即使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也維護價格儘量不發生波動,並通過展覽、媒體宣傳等手段提高藝術家的知名度。這種方式儘管要求藝術家經過三五年、甚至十年的成長週期,但其帶來的成功卻有著牢固的基礎,符合藝術家的長期利益。但在“大學時代”拍賣中,為了吸引藏家,對學生作品以低至500元的價格起拍,人為地造成價格暴漲的局面,這不僅是對作品的不尊重,也對年輕藝術家未來市場的穩定性造成了威脅。

第三,加劇了收藏家的投機心理,使中國缺乏真正“藏家”的狀況進一步惡化,極大地妨礙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健康發展。

收藏家不僅是作品的購買者,也是推動當代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建立一支優秀的收藏家隊伍,對於培育優秀的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奪取話語權、建設文化強國,都是至關重要的。要成為合格的收藏家,必須具備深厚的美術史基礎、獨到的眼光、對藝術的真正興趣,並注重收藏的系統性,因為持續地關注一個藝術家,是建立有價值的收藏的必由之路。然而國內的現狀卻是:大多數“藏家”以投資為目標,只關注“拍賣權力榜”上的名字和數字,期待藝術市場天天暴漲,其收藏方式如同投機,東一榔頭西一棒,無系統性可言,更不用説有意識地扶植藝術家成長了。此類“收藏”不僅不可能推動當代藝術發展,反而會破壞藝術生態的平衡,致使市場嚴重泡沫化,價格暴漲暴跌,真正的藏家買不起作品,最後讓藝術家也變成投機者。

“大學時代”拍賣會的舉辦無疑是雪上加霜。它利用這些“藏家”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投機心態,以500元的價格吸引眼球。作為國內頂級的拍賣機構,該公司的此類策略提供了十分不良的價值導向,進一步引導“藏家”向投機者的方向發展。

第四,作為二級市場,拍賣行本應是大師級作品的逐鹿舞臺,“大學時代”之類的拍場的建立,卻極大地降低了拍賣行的準入門檻,破壞了行業規範和行業整體形象。

雖説中國藏家普遍願意從拍賣行購買藝術品,但究其原因,無非是拍賣行的準入門檻高,相對來説可信度也高。因此,儘管國內拍賣行上千,卻只有“Top10”能運轉自如。一旦拍賣行開始濫收濫拍,變成低價藝術品集市,必將導致藏家對拍賣業的整體信任度下降,阻礙拍賣業的正常發展。

第五,尚未畢業的學生,大都不具備成熟的藝術風格,不適合立即進入市場。

藝術是人類最高級的活動方式之一,要形成成熟的藝術風格,除了具備嫺熟的技巧外,還需要具備深厚的學養、豐富的閱歷。藝術史上從未出現過直接從校園裏走出藝術大師的情況。學子的首要任務是培育自己的風格個性,而不是試圖繞開磨練期、立即投入市場。儘管近年來年輕藝術家的磨練期已極大縮短,但在“大學時代”之前,還未曾出現過大規模地立即從校園投入市場的行為。主辦方所提供的這一導向將使學子們變得更加浮躁,更難以獲取長期的、腳踏實地的成功。

培養年輕藝術家有多種方式。國際通行的方式,是由畫廊、基金會來培育優秀的年輕藝術家,幫助他們逐步獲得成功。這種方式不僅能為藝術家提供機會,而且能引導他們穩打穩扎,磨練創作能力、提高與市場打交道的能力。經過長期實踐,已證明這種方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作為國內最大的在校生專屬網站,大藝網與北京國際畫材中心合作建立了“大學時代藝術空間”。然而作為畫廊,此空間成了“大學時代”拍賣會的附屬品:空間的成立源於該拍賣會,且充當拍賣預展場地,未能真正執行畫廊功能。如果正如其廣告語所言,建立“大學時代藝術空間”的目的是“為懷才不遇的你服務”、換取“一顆對於藝術不惑的心”,那麼,促使該空間轉變功能,真正成為大學生作品的代理機構,扶植年輕藝術家穩步發展,幫助他們吸引真正的藏家,才是更好的出路。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