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藝術顧問業”雄起的五項須知

時間:2012-02-22 13:28:26 | 來源:藝訊中國

資訊>藝市>

專業藝術顧問古已有之,這一行業的走紅卻是近十年之事。在這之前,買家們都靠著與值得信賴的商家打交道,或是憑自己的品位做出決定。如今,越來越多的藏家願意徵詢不靠作品成交盈利的藝術業內第三方的意見。最近,《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對這一行業的雄起進行了研究,五項歸納如下:

買家錢比時間多

顧問滿足著這樣一類人的需要:他們付錢給專業人士,做出每一項決定:他們有美食顧問,時尚顧問,運動顧問,法律顧問,財政顧問,以及有求必應的保姆。所以,為什麼不能有藝術顧問?有錢人的大量時間(如果不是全部時間)都用於打理、增加他們在全球各個角落的資産,而建立文化資産(以及與之相伴隨的社會地位)是件花時間的事——所以,找別人幫著做是有必要的。頂級顧問Thea Westreich如是説:“他們願意買個心安,感到有人在照料他們的特殊需求。”《金融時報》上的照片充分説明瞭這一問題。照片中,達莎·朱可娃(Dasha Zhukova)輕鬆愉快地流連于2010年Frieze藝博會,而她的前藝術顧問Mollie Dent-Brocklehurst(如今是佩斯畫廊計劃在倫敦成立的畫廊的總監)正在她身後疲憊地説著電話。

信任圈中交易成

藝術顧問是一張金卡,使你能買到最棒的當代作品。藏家不是那種走進一家大畫廊,將2000萬美元往桌上一砸,然後抱走展覽作品的傢夥。有個過程是必須的。每位畫廊主都需要信任買家,確信他/她不會在第二年就將作品送去拍賣,或以其他方式賺錢而敗壞了藝術家或畫廊的名聲。這樣的信譽需要數年來建立。而頂級顧問們已經擁有各種資源,可以毫不費力地促成交易。許多藏家可能從未走進過他們購買作品畫廊。據《金融時報》稱,如今許多藏家“無法想像沒有顧問怎樣買作品。”

決斷建議兩相煩?

文章中還探討了顧問的個人口味該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買家。有些如巴西億萬富翁Bernardo Paz等高端藏家的顧問Allan Schwartzman就常常將買家引向其他的方向。另一些人則認為畢竟錢是買家的,他們願意怎樣花就該怎樣花,即便那不合顧問本人的口味。

小小世界參差見

甚至一位當過畫廊前臺的小姑娘也能在名片上印個“藝術顧問”的頭銜,所以,這行業中是有許多級別的。最好的顧問們能靠這行業日進鬥金,他們是在這一行業工作多年的人,通常在頂級畫廊或拍賣行擔任高級職務。而有一份職業藝術顧問聯合會(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Art Advisors)的認證書也是不錯的,儘管《金融時報》也指出這一行業的許多頂級顧問都不屬於那個聯合會,為的是不那麼顯山露水。

負面影響亦須知

藝術顧問業的盛行導致收藏行為的均質化,使全球的頂級私人收藏都失去了各自的“怪癖”。對誰是最好的藝術家、哪些炙手可熱的作品需要收藏等問題都産生了平凡的共識,藝術作品都變成了股票。然而,隨著買家的增多,顧問們的業務也有望分化,以提供基於買家個人品味的特殊收藏計劃。(申舶良/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