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香港秋拍折射市場隱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28 09:20:22 | 文章來源: 《理財週刊》

在一系列拍價新高的背後,我們應該看到藝術品市場的隱憂,特別是流拍現象的大量出現,預示著板塊的拐點正在來臨。

隨著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8.5億港元的成績宣告結束,今年中國香港地區秋季拍賣市場也基本落下了帷幕。除了老牌的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拍賣之外,邦瀚斯、天成國際拍賣行的崛起,讓人眼前一亮。但是在一系列新高的背後,我們也應該看到藝術品市場也存在著不小的隱憂,特別是流拍現象的大量出現,無疑預示著板塊的拐點正在來臨。

熱門拍品屢創新高

作為2011年秋拍藝術品市場的"開門炮",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推出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禦瓷選萃之二"無疑給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特別是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億港元成交,創下了明代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崔如琢《盛世和風》以1.28億港元成交,拔得書畫專場的頭籌。

除了傳統的書畫、瓷器拍品之外,一些非主流的熱門拍品也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11 月28 日在香港圓滿落槌的天成國際拍賣有限公司首場拍賣,總成交逾2.06億港元。其中羅丹雕塑作品《皮埃爾的巨型頭像》以6490萬港元成交,高於估價3倍。邦瀚斯拍賣行舉行的瑪麗及莊智博鼻煙壺珍藏(第四部分)拍賣會中,玻璃畫琺瑯西洋仕女鼻煙壺,最終成交價格定格2530萬港元,遠遠超出了該件拍品估價的5倍,刷新中國鼻煙壺拍賣的世界紀錄。

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其中清乾隆·青花釉裏紅折枝花果紋梅瓶六字篆書款,通體青花釉裏紅紋飾。頸飾寶相花,肩飾蓮瓣紋,近足處飾蕉葉紋。底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成交價達到了4658萬港元。這件作品的特別之處就是帶有原裝日本木盒,上貼標簽:"明治四十年十二月十日 清國貝勒溥倫殿下贈進官窯加紫梅瓶一件"。明治四十年即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這無疑是讓藏家最感興趣的地方。

另外一件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超過千萬港元的拍品,是清乾隆·禦制白玉雕穿花八吉祥盤龍紋雙獸活環耳蓋瓶,成交價達到了3314萬港元。此瓶所飾獸首形式同北京故宮(微網志)博物院藏品極為相似,更為重要的是,此器原為上海和香港怡和集團後人、英國渣甸爵士舊藏,並曾參加1935-1936年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展覽,編號2839。

金融危機影響初現

前幾年藝術品市場呈現出的"錢多人傻"、"逢拍必舉"的資金追逐場面,今年秋拍已經很難看到了。即使與今年的春拍相比,秋拍中的許多價格也已經趨於理性。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來自著名收藏家尤倫斯收藏的劉野作品《齊白石肖像》成交價為1410萬港元成交,相比今年保利春拍的"孿生兄弟"《齊白石知道蒙德里安》的成交價2912萬元人民幣差距甚遠。在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上,王懷慶、陳逸飛、劉野、張曉剛(微網志)、岳敏君、余友涵等每人平均有作品流拍,在佳士得歷史上應屬罕見。

相比當代藝術專場的流拍,傳統的中國瓷器工藝品的成交,在今年秋拍中也不甚理想。雖然市場用"相對理性"來形容香港佳士得秋拍的相關專場,但是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總成交價只有5.15億港元,低於之前的總估價6億港元,總成交率率只有57%。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今年香港秋拍中,以往曾經在市場上拍賣過的藝術品紛紛釋出,而從最終的成交價格來看,並沒有給藏家太多驚喜,有些甚至還出現了虧本的情況。像香港佳士得拍賣行推出的一件明正德·青花穿花龍紋盤。通體繪青花紋飾。盤心圓形開光內及內外壁均繪五爪蛟龍穿行于纏枝蓮花之間,足墻環飾如意雲頭紋。圈足雙圈內青花書"正德年制"楷書款。曾經在、1992年10月28日于香港蘇富比拍賣,拍品41號。上一次出現在拍賣市場上,是在2008年12月3日于香港佳士得拍賣,當時的成交價為206萬港元。此次的成交價為290萬港元,去除佣金和匯率因素,對於藏家來説,無疑是虧本的。同樣前兩年一些著名收藏家的專場拍賣精品,也紛紛釋出,雖然成交價還是有著一定上漲,但是對於市場來説,卻是感覺壓力的上升。像曾經被趙從衍、哈特曼夫婦舊藏的一對清乾隆·白玉鵪鶉蓋盒,在2006年香港佳士得哈特曼夫婦收藏玉器專場拍賣中的成交價為168萬港元,而此次的成交價只有266萬港元。將匯率和佣金因素去除,藏家的年化收益率非常低。

在全球市場動蕩和歐美金融危機依舊沒有好轉的陰影籠罩下,許多投機性資金望而卻步,這使得以往一些被熱錢炒高的板塊和拍品紛紛回歸理性。這也印證了投資界的一句老話: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中國書畫強勢依舊

沒有了"熱錢"的干擾,大牌藏家和投資者可以從品質入手,展開爭奪,這在中國書畫專場中得到了體現。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書畫和中國近現代畫在本年度春拍實現的佳績,總成交達到了7.79億港元。總成交率達到了86%。特別是沈士充、陳繼儒的設色水墨紙本《書畫合璧》,以超過230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遠超拍前估價,畫上印有"石渠寶笈""寶笈三編""嘉慶禦覽之寶"等藏印,該件拍品在經過幾番競價之後,最終以2306萬港元成交。此外,張照1737年作品《臨米芾天馬賦》手卷以1746萬港元成交,成為本場另一件拍賣價格超過千萬的作品。一件元/明時期、無款《紫禽啅果》圖以9萬港元起拍,經過激烈的競價,最終以550萬港元落槌,而此前這件拍品的估價為10萬港元。

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拍中國書畫拍賣專場也創下7.38億港元的總成交額,超出估價3倍多,刷新蘇富比中國書畫拍賣紀錄。一件張大千的《黃山自畫像》以4660萬港元的高價拔得頭籌,吳冠中、傅抱石、徐悲鴻等多位名家作品也雄踞十大成交拍品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書畫的熱拍也帶動了相關藝術品的走俏,在邦瀚斯的秋拍中,一方潘健庵自用田黃螭龍鈕方印,印文為潘健庵醉心真跡神品(朱文)成交價達到了374萬港元。潘延齡,字健庵,是活躍于清咸豐年間的書畫收藏家。這方印章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興趣,很重要的一點是近年來的拍賣市場上,許多創出天價的作品都鈐有這方印章。

中國書畫之所以能夠引起藏家如此大的關注,主要還是因為兩家採取了低估價的策略,許多拍品還是保持著前幾年的水準,這無疑讓一些藏家有機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拾遺補缺。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藝術品拍賣市場"人在,錢也在",關鍵還是需要價格合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