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彭中天:文交所應是文化與經濟的橋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2-05 08:58:10 | 文章來源: 中國經濟網

北京文化産權交易所籌備組辦公室負責人彭中天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 王岩 攝



文交所全稱文化産權交易所,是中國獨創的一種文化産權交易模式。為了規範文交所的發展,國務院日前出臺了38號文件,這對於發展有些過頭的文交所無疑是一針強力鎮定劑,隨著文件的出臺,一些文交所不得不暫停當前正在進行的業務。11月29日下午,北京文化産權交易所籌備組辦公室負責人彭中天(微網志)先生做客中國經濟網(微網志)文化名人訪,解讀了當前文交所面臨的窘境,併為文交所“後份額時代”的發展出謀劃策。

彭中天曾經對文化有個解讀,“文化之精在文,文化之妙在化”,“文”代表的是內容,是一種精神,而“化”指的是轉化,是一種變化,從文化産業、文化經濟的角度看,文化關鍵在“化”,依據“文”來“化”,“文”有價值,“化”來支撐。他認為,中國的轉化的工作做得很不夠。中國5000年所孕育的文化資源數不勝數,但在“化”上基本是零,而美國的歷史雖然非常短,但美國是文化産業大國,它的轉化工作做到了極致,“化”出了幾千億美元的産業。中國優勢在“文”,劣勢在“化”。

彭中天表示,文化與經濟之間應該有一個橋梁,讓文化元素與經濟形態嫁接,而文化産權交易所恰恰是這樣的橋梁,是一種轉化器。一旦文化商品化,産業化以後,就要進入市場,就會産生法律關係,因此需要有一個授權的過程。文化産權,文化要素的法律關係,就是要和産業進行嫁接、轉化,因此,就要有文化産權交易所。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