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投資藝術品,價值如何圈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5 09:07:08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藝術品價格是藝術品市場的核心問題,因為它幾乎被所有藝術品創作者、收藏者、投資者、經營者、評論者所關心,幾乎所有的藝術品市場事件,也都圍繞著藝術品的價格展開。通俗地説,價格是商品交易時買方的付款量。從經濟學角度看,價格是買賣雙方就商品訂立的兌換比率,是商品的貨幣表現。

如何確定藝術品的價格呢?很多人看重其生産成本或品質。

李萬康博士在《藝術市場學概論》中,分析了常用的與二者有關的兩種價格理論。

馬克思創立的“生産價格理論”認為,不同種商品之所以能夠交換,是因為它們包含了等量的人類抽象勞動。在自由競爭市場上,商品的生産價格等於生産費用加上平均利潤率,市場價格以生産價格為基礎上下波動。新古典學派創立的“邊際主義價格理論”則以商品的效用、生産費用、供求均衡為出發點,認為價格會隨著商品效用的變化而變化。李萬康認為,這兩種理論僅適用於分析工序複雜或者批量生産的藝術品的價格,如刺繡、陶瓷等,卻難以解釋獨創性藝術品的價格形成,因為其成本價格、平均利潤、生産費用都很難估量。

拋開生澀的理論,現實案例可能更有説服力,幾乎改變中國藝術品市場估值體系的劉益謙,對此應該很有發言權。

劉益謙靠投資證券起家,在“2010年胡潤百富榜”上位列91名,資産約為100億元人民幣。他又是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的重要推手,2009年因為他砸向其中的資金超過13億元,被稱為“毛毛年”(毛毛是他的小名)。這一年,宋徽宗《寫生珍禽圖》、宋人《瑞應圖》、明吳彬《十八應真圖》、陳逸飛《踱步》和《長笛手》、齊白石《可惜無聲》、唐“太古遺音琴”、乾隆禦制“水波雲龍寶座”、清乾隆“青花海水紅彩龍紋葫蘆瓶”、清乾隆“釉裏紅團龍紋葫蘆瓶”等,被他分別以數千萬元收入囊中,其中《十八應真圖》達1.69億元。2010年,他又在藝術品市場投入大約7億元,僅王羲之《平安帖》即耗資3.08億元。

劉益謙是根據什麼給藝術品定價呢?

竟然和藝術品的成本和品質沒很大關係。《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孫冰發文述及劉益謙的投資秘籍:“股票要買便宜的,藝術品要買貴的。”劉益謙説:“我就買貴的、好的。有朋友跟我説,這幅畫好在哪,我根本搞不清楚,我知道大家都説它好,‘為什麼好’不是我研究的。”事實上,他確實特別喜歡買拍賣圖錄封面上的拍品,因為那通常都是最重量級拍品,以至於不少拍賣行戲稱他為“封面男郎”。他的另一句話最讓“品質決定論”者難以茍同:“我是不大懂藝術。但是,我認為藝術本身沒有價值,只有被資本發現之後才有價值,全世界都是這樣。”

其實,這種“價值決定論”者很茍同的定價方式,知名藝術市場理論家馬健有過深刻的闡釋。

馬健在《收藏品投資學》一書中認為,“價值學派”所説的“真正具有價值的收藏品最終會得到人們的認同,價格會向真實價值回歸”,是事後諸葛式的“套套邏輯”。因為從本質上講,人們幾乎根本無法準確判斷出收藏品的價值,他們總是從事後角度,根據收藏品的價格尋找其價值所在,從而證明價格由價值決定。從收藏品的文物價值、科學價值、歷史價值、新聞價值中尋找一種甚至幾種與價格的聯繫,實際並非難事。馬健轉引的文化社會學家豪澤爾的話更為直接:“藝術品價格的確定更多地取決於各種市場因素,而不是作品本身的品質,那是商人的事,不是藝術家所能左右的。”

劉益謙以事實告訴“價值學派”,在藝術品市場上,藝術品價格的確是商人的事情。

據稱在2011年春拍,劉益謙6年前買進的一件作品拍出4億余元,凈賺3.5億元。10月末在滬舉行的第11屆“三江論壇”上,劉益謙直白收藏心得:“參與藝術品投資,在外界看來是門檻比較高的,需要很深的專業知識。但我沒有專業知識,這對我來説沒有什麼障礙,我的優勢是有錢,所以我要發揮我的優勢。”由此不難看出,如今在投資利益至上的藝術品市場,很多資本財團買賣藝術品,其價值只是價格的影響因素之一,此外的供求關係、貨幣等因素,有時甚至起重要作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