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股市重挫拖累當代亞洲藝術銷售業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1 16:02:01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一號》(1994)在香港蘇富比當代亞洲夜拍上被歐洲藏家以6,560萬港元拍走。

香港報道——瀰漫全球的沮喪氣氛在上週一的夜晚擴散到了香港蘇富比的當代藝術夜拍上,全場進行得磕磕絆絆,超過四分之一的拍品流拍。儘管有這個挫敗性的數據,總成交額倒還是有2.27億港元,靠買家佣金勉強衝過了2億港元的最低估價(後者是不包含買家佣金的)。在這一天,香港恒生指數在全球股市陰霾籠罩下暴跌4.4%,同時中國經濟增長也顯出了放緩的勢頭,為此藏家們在拍場上使起了屢試不爽的熊市良方——認準“績優股”,撿便宜貨,不投機。

不過明面上的成績背後藏著一些激動人心的數據,至少對那些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人是這樣:前十位拍品(全部來自中國)中有一半被亞洲以外的藏家拍走,包括頭號拍品,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一號》(1994)以6,560萬港元被一位歐洲私人藏家拍走,超過了最低估價5,800萬港元。近段時間有人指出非亞洲藏家正在撤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把這一領域留給亞洲藏家——尤其是中國內地藏家。但本次拍賣表明非亞(特別是歐洲)藏家還是在追求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這個領域競爭沒那麼激烈,他們也有充足的資金買下想要的拍品。

萬眾矚目的尤倫斯收藏第二部分的成績愈發證明這一點。上週日晚上蘇富比的拍賣專場(敬請留意本站今天晚些時候發出的特別報道)上也尤非亞洲藏家參與競爭,只不過經常在這些拍品的“顯赫”身世引發的激烈爭奪中處於下風。

前天晚上的亞洲當代藝術專場體現了亞洲和非亞洲藏家對藝術家的一致眼光,尤其是在疲軟的市場中如何尋找“績優”拍品。這份熱門藝術家清單——理所當然地——包括劉野、曾梵志、張曉剛和周春芽,同時也有餘友涵這樣的抽象派代表,還有劉煒這種躁動憤世者,此前他們被認為是不符合亞洲或者説中國內地的口味的。然而這一天余友涵的《1990-5》拍出了第十名的價格,而劉煒的《我是誰》(1999)則排到了第五。

除了一線的拍品,藏家們對逐漸取得國內和國際聲譽的新生代也展開了爭奪。陳可、仇曉飛等都取得了超出最高估價的好成績。

與此同時,週一下午的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專場也創出一個新紀錄,現代大師趙無極的1968年油畫《10.1.58》拍出6,890萬港元,遠遠超出320~450萬港元的估價。這個一飛沖天的價格把全場總成交額一下子抬到了3.37億港元,相比1.9億的估價是天差地別,這是香港蘇富比在該門類取得的最好成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