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富比秋拍:中國當代藝術品能否持續上揚

時間:2011-09-27 13:45:26 | 來源:金融時報

藝市>

  2011蘇富比春拍迭創新紀錄,今年上半年成績是蘇富比有史以來最高點。曾被視為泡沫的中國當代藝術,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經歷了自我洗牌。在2011蘇富比春拍“尤倫斯專場”、“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專場”、 “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專場”中,中國當代藝術也一掃...

2011蘇富比春拍迭創新紀錄,今年上半年成績是蘇富比有史以來最高點。曾被視為泡沫的中國當代藝術,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經歷了自我洗牌。在2011蘇富比春拍“尤倫斯專場”、“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專場”、 “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專場”中,中國當代藝術也一掃頹勢,強勁復蘇。資本對藝術品的瘋搶,令人驚嘆。

從蘇富比公佈資料看,亞洲買家是高價“搶購”當代藝術作品的主力軍;中國藝術市場需求量迅猛增長,中國買家又是亞洲買家中的主力軍。

日前,2011香港蘇富比秋拍在北京預展,當代藝術展廳吸引了眾多藏家的目光。此次秋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能否延續復蘇態勢?令人期待。

體現美術史的高度

蘇富比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主管陳秀玉告訴記者,藝術作品在美術史的地位是市場價值的根本保證。今年春拍見證了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大師精品拍價整體大幅上升,證明了美術史上重要作品受市場追捧。

陳秀玉強調,拍賣公司的責任是按美術史收件。此次秋拍,作品徵集注重美術史地位和研究價值,拍品有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王沂東、陳逸飛等藝術家的經典之作。並且規劃了“品紙”及“女性藝術專題”單元,介紹具有文獻價值的藝術家紙上作品,呈獻具有市場潛力的潘玉良等女性藝術家風貌。

由於傳統審美習慣,內地買家一直青睞寫實主義繪畫。展廳內,王沂東創作的《花燭夜》最引人注目。以往拍場看到的王沂東作品,畫面中只有孤零零的新娘。在《花燭夜》中,“新郎形象”首次亮相。“此作品徵集自歐洲藏家,這説明中國寫實主義油畫,已經走向國際”,陳秀玉説。

由於內地買家年齡逐年下降,視野日益國際化,抽象派繪畫也日益受到追逐。此次抽象繪畫拍品中,趙無極巔峰之作《10.1.68》最令人矚目。藝術家一反該時期多以相近色系的運用,大膽選擇了高度對比的青藍與橘紅色彩,構築出若天地復興的意象空間,洋溢著生命熱情。

西方美術史上的抽象繪畫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康定斯基,到上世紀50年代開始法國的抒情抽象,就通過東方觀念尋求突破。而趙無極就在此時參與了西方抽象藝術探索。今年春拍,趙無極作品《蘭德斯之松》成交價是2306萬港元,《10.1.68》逾二十年來完好保存于私人藏家之手,首度釋出市場,值得期待。

0我頂0我踩
  2011蘇富比春拍迭創新紀錄,今年上半年成績是蘇富比有史以來最高點。曾被視為泡沫的中國當代藝術,在金融危機大背景下,經歷了自我洗牌。在2011蘇富比春拍“尤倫斯專場”、“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專場”、“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專場”中,中國當代藝術也一掃...  尤倫斯“最後一次拋售”?

今年早春,蘇富比準備春拍設置“尤倫斯專場”,在藝術圈掀起了一陣風波,業內懷疑,比利時收藏家尤倫斯是否要拋售中國當代藝術品;春拍“尤倫斯專場”佳績更出人意料:105幅作品悉數拍出,總成交4.3億元港幣,大幅超出預估價1億至1億3000萬港元。此後,又有秋拍再設“尤倫斯專場”的傳聞。果不其然,此次秋拍,再度推出尤倫斯所藏中國當代藝術拍品92件,總估價7700萬港元。

據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主管林家如介紹,此專場包括眾多上世紀90年代前衛實驗作品以及現今成名的重要畫家的早期作品。曾梵志作于1998年的油畫《面具系列1998·26號》估價近2000萬港元,為本專場之最;劉野作于1996年的《齊白石肖像》以估價900萬港元位居其次。

尤倫斯聲稱,這是最後一次公開拍賣藏品,但是收藏亞洲新進藝術家作品的熱情未減,而且還保存該板塊中最為出色的作品。

林家如透露,蘇富比今後會更注重對裝置及影像的拍賣。原因在於,錄影形式在年輕藝術家中採用較多;在內地、亞洲的該種類藝術市場價格偏低,約在2萬美元上下,有較大上升空間。

張曉剛能否跨入億元俱樂部

2011蘇富比秋拍,張曉剛早期代表作《生生息息之愛》以7900萬港元成交,創下畫家最高拍賣紀錄。

此次秋拍推出的是張曉剛早期作品《血緣:大家庭一號》,對其拍價預期,業內人士莫衷一是。一種聲音是,這張《血緣》系列要超越畫家今春紀錄難度相當大。原因在於,《血緣:大家庭一號》創作時間要比《生生息息的愛》晚,藝術家早期作品更具原創性、思想性。而且當代藝術家早期作品是近些年當代藝術市場飛速發展的基石。《生生息息的愛》不管從規模(三聯作)或者藝術性,已是畫家巔峰之作,短期內價格很難超越。一種聲音是,蘇富比拍品素來以“低估價、高成交”而著稱,《血緣:大家庭一號》有可能讓張曉剛成為跨入“億元俱樂部”的中國當代畫家。

從近期拍賣結果可以發現,中國當代藝術成交情況總體走勢平穩,但市場中觀望情緒仍在持續。

其實,藝術市場一定要以遵循藝術規律為前提,其核心要義還是藝術品本身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然後才是商業價值,作品要流傳,需經得起歷史檢驗。未來中國當代藝術,不能單純強調外來評判標準,也不能重走老路,能否創作出既充滿中國精神和中國表達方式,又絕對是現代手法、觀念、語言的作品,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走向的決定要素。

尤為重要的是,隨著天價藝術品迭現,“當代藝術”開始走進公眾視野。由於中國當代藝術起步相對晚于西方,發展之初,收藏主體一直在海外,最早收藏者是在中國工作的外國使館官員或外國公司人員,收藏的目的也並非為保值升值,僅僅是出於好奇或留念。如今,藏家已不是傳統概念上的“大人物”了,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的買家明顯增多。多數畫廊表示,當代藝術品需要被普通大眾接受,哪怕只是“欣賞”的參與都很重要,這是藝術品市場走向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業內人士分析,經過市場沉浮歷練,許多當代藝術收藏家越來越理性,越來越謹慎小心。在上述諸多因素下,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走向良性發展,並非難事。

0我頂0我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