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藝術熱潮並不能代表全球藝術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1 15:58:24 | 文章來源: ARTINFO

香港·天堂還是海市蜃樓?

香港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壁壘的一個例外,這裡仍是同一個開放的市場按照英式規則運作,商業似乎是蓬勃發展——東西方資本聯結的地方。但在今年香港藝術展之後,《金融時報》曾發出過質疑的聲音,文章提到“之前期待值很高的中國大陸收藏家,雖然他們出席藝術展,但並沒有大手筆購買,許多作品還是賣給了美國人或者歐洲人”。貌似除了像《紐約時報》提到的一些“高調”的例外之外,大陸收藏家更堅定地選擇大陸市場,而西方收藏家則更傾向於適宜的市場中心。

此外,西方拍賣行在香港的存在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拍售西方藝術品。蘇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就很少拍售西方藝術家的作品,而是銷售那些在中國比較有市場的,比如中國畫、手錶、珠寶、酒等等。在香港,南韓首爾拍賣行作為一個冒險引入西方藝術業務的拍賣行,最後落得魚死網破的結果,創紀錄式的遭受專場拍賣完敗。

支付問題

四月,香港蘇富比玫茵堂瓷器拍賣會上的很多高價拍品流拍(儘管拍賣結束後賣掉了一些,而且拍賣行決定在10月再拍一次)。有猜測説門庭遇冷的原因之一是拍賣行對於多個拍品要求預先存入高額存款,這可能是對之前許多中國買家均未在贏得出價後完成支付報道的應對手段。藝術市場博主Nicholas Forrest羅列了五個中國買家不能及時支付拍賣行的潛在藉口。部分原因是投標人的過錯(如現場不想輸而意氣用事的投標),其他原因則包含換匯和國內銀行轉賬過程中出現的滯後。Forrest提到解決這類問題的最簡單辦法是,拍賣行在拍賣前就提出大戶買家存款要求,但他也表示這種額外的預防措施會顯出對中國投標人的不太尊重,這就可能導致客戶的流失。

巨型泡沫?

Forrest還討論了近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在拍賣會上頻頻拍出高價的問題。他指出在中國影響藝術品價格主要有兩股驅動力:第一是長期讚譽積累和其作者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第二是擁有當時炙手可熱藝術家作品能産生的溢價。第一種是價格和真實價值的長期驅動力,這也是倫勃朗、畢加索、沃霍爾等人的作品為什麼總是會在拍賣中拍到高價格的原因。第二種是不可能長期持續的,是一種時尚主導性藝術泡沫的標誌。就像Forrest所説,“由於社會地位和威信的價值不能量化,而且這種價值無法本質上附加於藝術作品,而且目前支付給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其實仍然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的水準之上的。”價格是隨著流行和投機資本多寡而時起時落的。

在葡萄酒銷售上也可以看出這種趨勢。中國正迅速發展品鑒世界上最好的和最稀有紅酒的熱潮。彭博和《金融時報》都報道過在拉菲市場上的潛在泡沫,並指出昂貴的法國紅酒在中國的需求也將是一個泡沫。6月《金融時報》報道説Liv-ex 100紅酒指數顯示在過去三年裏紅酒的價格增加了40%,2010年波爾多酒價格更是在Liv-ex 50指數大幅上升,已超過標準普爾500、黃金和原油指數(57%紅酒指數對標準普爾13%,黃金的35%,原油的20%)。葡萄酒市場,跟藝術市場一樣,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全球經濟衰退。同年香港取消葡萄酒和烈酒的進口關稅更是助長了中國紅酒市場的繁榮,但不知道鑒賞家們肯為750ml葡萄酒支付數十萬美元的做法還能持續多久。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