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中國藝術熱潮並不能代表全球藝術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1 15:58:24 | 文章來源: ARTINFO

佳士得2010 年春拍印象派專場

整個夏天藝術圈都充斥著大肆宣揚中國藝術市場升溫的文章,最近《紐約時報》也刊登了中國買家對西方藝術需求激長的報告。雖然在過去幾年裏,中國大陸和香港出現了一些驚人的銷售紀錄,但還是有不少數據顯示這是一個沒有堅實基礎的市場,很可能是這樣的結果——即使中國找到一個立足點,但最終也會步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的後塵,龐大樓市泡沫産生的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拍賣會上産生天價藝術品,並直接引發在1992年藝術市場的崩潰。中國藝術品市場是否真的可以挺過這樣的風暴?

中國拍賣行·志不在西方

ARTINFO和其他一些媒體都報道過中國最大的拍賣行——保利國際和嘉德國際,正在紐約倫敦這樣的西方藝術中心尋求辦公空間。然而那些諳熟中國藝術市場的人則強調,保利和嘉德不是在找尋舉行拍賣的地方,他們甚至對西方藝術也不屑一顧。他們在國外築巢為的是更容易尋找流落在美國和歐洲收藏家手中的中國珍寶,然後將它們帶回中國尋求賣家。因此,雖然他們在進行全球擴張,但並不代表已把目光投向國際藝術市場,而只是想把中國瑰寶帶回家。 “這不是什麼秘密,中國政府想要在國際市場實現對中國藝術品的主導地位,保利國際的迅速崛起也表明他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實現這一目標。”一位紐約的中國藝術品經銷商James Lally向ARTINFO説道 。

匡時2011 年首屆夏拍“墨林精舍”近現代書畫專場

中國沒有競爭空間了

西方幾個大的拍賣行和他們中國同行之間的區別是,佳士得和蘇富比是完全的私營公司,他們有自己的底線,看美元形勢調整他們的業務,不管是在紐約、倫敦還是香港和迪拜。但保利和嘉德,最終還是牢牢挂靠中國政府的。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不允許非中國拍賣

Acker HK2011 年9 月紅酒拍賣現場

在內地展開業務。除了國家對拍賣行的壟斷外,西方拍賣行還在納稅環節上遭受阻力(藝術品進口稅率高達34%),而且一旦銷售環節出岔子,在尋求同情法律追索時也困難重重。只要中國政府一心支援自己的拍賣行,就會繼續出臺有利於自己的市場規範,限制其他國際市場。因此,中國藝術市場的崛起並不會引發水漲船高的效應。

今年三月,法國藝術資訊公司Artprice給出了一個重復的、驚人的數字——2010年中國拍賣行創下8.3億美元銷售額,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市場。即使該邏輯存在漏洞——單純比較拍賣的數字,先不考慮中國欠發達畫廊群體,中國8.3億美元的銷售額對國際市場的影響也遠不及對美國或英國市場的影響。因為中國拍賣行在大陸壟斷的地位,他們主要賣中國藝術品,90%或更多的客戶是中國人,所以能貢獻給全球市場的收入就少之又少。這實際上是創造了兩個市場——中國國內藝術品市場與國際藝術品市場(包括香港)。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