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世界藝術市場正在適應和迎合中國藏家的需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1 10:14:36 | 文章來源: 藝術眼

從國家的經濟繁榮中得到“養分”,中國的某些藝術收藏家們正逐漸步入世界上最強力藏家的隊列之中當然,目前他們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了中國本土的藝術品之上。國際藝術市場上已經建立起來的東西似乎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整個産業已經做了最大努力來迎合中國市場的需求。

香港蘇富比今年10月秋拍上,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1.68億港元高價成交,

刷新了明代瓷器拍賣世界紀錄。

蘇富比首席執行官Bill Ruprecht就表示中國藏家每年都會在世界範圍內的中國繪畫作品拍賣上花費近40億美元,這比蘇富比和佳士得在去年印象派、現代主義和當代藝術拍賣中加起來的成交額還多。而由此産生的結果是:藝術市場正因為中國藏家的“口味”發生著改變他們願意出相同的錢來購買一隻清代花瓶或是一幅梵谷的畫作。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水墨畫很有可能會比畢加索的作品還賣得貴,”蘇富比藝術學院(由該拍賣行附屬機構管理的一所研究院)新興市場方面的教授Lin-Hill説。隨著今年的秋拍逐漸在香港、紐約和倫敦拉開序幕,中國藝術家作品的成交記錄在不斷被打破。就在本週一香港蘇富比亞洲藝術拍賣專場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藝術家作品的拍賣成績遠好過於日本及南韓藝術家的的作品。

年輕一些的中國藏家大部分傾向於購買現代及當代的亞洲藝術品,而更加富有、年齡稍大一些的藏家則更願意購買傳統的中國藝術品例如玉石、翡翠等當然,他們之中也有一些人對西方頂級藝術家的作品情有獨鍾,例如雷阿諾(Pierre-Auguste Renoir)與畢加索。一位中國藏家在今年5月份的蘇富比春拍上就以2130美元買入了畢加索的“Women Reading”。

國際藝術市場上已經建立起來的東西似乎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過去,通常都是歐洲人和美國人為中國藝術設定發展趨勢和價格;而現在,比起從西方國家獲得的“提示”,中國買家在做決定時更多的是靠他們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樣的現象為藝術市場的專家及藝術史學家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藏家對明代花瓶的估價比對莫奈作品的估價還要高,那麼再過多久剩下的人們也會發展成這種情況?佳士得的市場專家Eric Chang則表示這種標準的重新制定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藏家現在有實力來決定他們認為價值最大的藝術家的作品,但西方是否一定要跟上他們的步伐?這其中仍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不過,我們應該要做好準備努力鑽研了。”

整個産業已經做了最大努力來迎合中國市場的需求。佳士得方面稱其在倫敦和紐約雇用了許多能説中文的人,目的就是接聽由中國人打來的電話。今年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藏家的藝術品購買額佔到了佳士得全球藝術品成交額的五分之一,比起5年前上升了8%。而已經被Art Basel收購了的ART HK也將原定於明年2月舉辦的藝博會更改到了5月,因為2月份離中國農曆新年很近。

中國本土的拍賣行如今也繁榮地開枝散葉了:中國嘉德(China Guardian)將於下個月在紐約開設分部,在倫敦開設分部的計劃也在洽談之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