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品交易方式實現華麗轉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2 16:27:23 | 文章來源: 人民網

今年以來,藝術品投資市場猶如一場資本盛宴,各方資金魚貫而入,一片風生水起。藝術品拍賣幾乎場場座無虛席,藏品拍出的價格也屢創新高,動輒“破億”的成交價已成為家常便飯。參與這場藝術品投資“盛宴”的,除了狂熱的投資者,還有眾多新建立的産權交易所和多家銀行等金融機構。各省市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通過對藝術品的份額化等額拆分,再以證券化的方式進行交易,吸引了大量投資擁躉。各大銀行也紛紛瞄上藝術品投資市場,不斷研發掛鉤藝術品的高收益理財産品,欲從藝術品投資中獲得最大利潤,掀起了一股藝術品投資新浪潮。金融和收藏界業內人士紛紛表示,在藝術品投資市場泡沫不斷膨脹的今天,若沒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和技巧,還是要謹慎購買此類投資産品,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風險不容小覷。

【現象】

藝術品交易方式

“華麗轉身”

今年1月26日,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份額化交易”的首批藝術品開始上市交易。此後,伴隨著藝術品市場交易快速增長,全國各地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根據2011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高峰論壇組委會監測統計結果,截止到2011年7月31日,已開業及籌備中的全國各地文化藝術品産權交易所(含交易平臺)總數已達34家。其中已掛牌成立的22家,籌備中的12家。目前,藝術品份額交易已經形成兩種模式,一種是以天津文交所為代表的類證券化交易模式,另一種是以上海為代表的産權交易模式。除了上述兩種交易模式,九歌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獨闢蹊徑,選擇類似于現貨遠期標準合約交易模式,遵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範的交易規則。

2007年6月,民生銀行發行的“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標誌著國內首只藝術品基金的誕生;2009年5月,泰瑞藝術基金髮行了國內首只藝術品私募基金紅珊瑚一期,第一年的投資收益率達到25%;國投信託于2009年6月推出的“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是國內信託機構首次踏足藝術品投資領域;今年8月16日,又一隻藝術基金“中信-龍藏1號”開始募集,主要針對中國當代油畫作品進行投資,發行規模1.5至2億元人民幣。隨著藝術品金融化的熱浪,國內涉足發行藝術基金的機構已經包括銀行、信託、私募基金,以及這三大機構合作設立的形式。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半年信託公司共發行藝術品信託産品14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1款,增長幅度達366.67%。

【專訪】

“作為一個尚處於‘襁褓’中的金融創新行業,天津文交所將積極謹慎地做好藝術品交易的各項工作,確保交易市場平穩運作,將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促進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怎麼看】

藝術品作為金融産品進入大眾的視線,是近一兩年的事,這無論對藝術家還是對平民百姓來説都是一個新的話題和投資渠道,市場反映轟然。其實明朝的畫家唐寅,也就是大家所説的唐伯虎,就是一個比較聞名的商業畫家,據説唐寅上街購物從來不帶銀兩,他買東西從來都是以畫來換取物品,這就是歷史上有記載的藝術品金融化的範例。

秦向虹認為,藝術品也是商品,只是古人羞得在高雅的藝術面前提錢,才使藝術品曲高和寡,隱身於瓊樓玉宇。其實藝術品商業化、金融化對藝術家、藏家和買家都是非常利好的業態。民國年間的徐悲鴻先生就是運用手中的筆來謀生活、籌糧餉,為身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獻一份文人的綿薄之力;而繪畫大師林風眠先生的家眷更是為了保藏大師的作品,忍痛出讓幾張林先生的作品,保全了世紀經典之作。這些無疑都是藝術品商業化的典範之舉,那麼藝術品商業化的利弊也就顯而易見了。

對於這兩年市場開始興起的藝術品金融化試驗,秦向虹表示,與過去商品化不同的是現在藝術品可以進入一些流通迅速、資金充裕的寬廣平臺,這無疑將為藝術品的身家提升一個檔次。通過一段時間藝術品金融化的運作,藝術家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也躍躍欲試,交投行情看好,市場一片繁榮。

然而,藝術品的創作和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單靠出售作品本身所換來的資金十分有限,需要有風險意識的投資來催化藝術的大發展,這樣既可以給藝術市場提供資金又可以提升藝術品的市場價值。特別是為一些老藝術家整理和保存作品提供了必要的融資渠道,解決了老藝術家的後顧之憂,也為流通領域提供了優良産品。

秦向虹表示,現在光靠國家來維護、修繕藝術品還遠遠不夠,藝術品走入民間才是自身壯大的必經之路,充分發揮民間資本來充實藝術品投資、收藏,將為傳遞文化香火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當然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影響。資本市場亦是如此,當資本像脫韁野馬橫衝的時候,牧民就該策馬歸返。因此在藝術品金融化的過程中,要謹慎行事,盡可能讓藝術品金融化發揮它最大的積極作用,這樣既陶冶了藝術家,也成全了投資者。

“我國的藝術品金融化的發展趨勢是良性而又必然的。”

對於白庚延畫作等藝術品在天津文交所以份額化的方式“上市”,張主任認為這是資本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藝術品作為資本市場選擇的運營載體,其實對藝術家來説總體是有好處的。宏觀上看,藝術品的功能正在發生著改變,是商業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然而另一方面,藝術品過快地進入商業資本運營中,可能會由於規範不夠,造成一定程度的“兒戲化”,從而讓大眾對藝術品失去信任。

談及藝術品金融化對藝術品本身和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張主任表示,藝術品金融化趨勢對藝術品自身的藝術價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具體弘揚與否本身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藝術品本身在另外一個領域有用,這是很正面的一個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卻是藝術品金融化的規範。另外,藝術品的金融化是一個大的趨勢,它産生出很多這方面的專業公司和專業顧問機構,對整個藝術品市場來説都是件好事。

張主任告訴記者,藝術品金融化是一個成熟社會完善過程中一個方面,它最大的作用應當是在市場認可前期,對藝術市場有一個培育過程。但由於前期人們對它不甚了解,成熟藝術家作品會主要地進入藝術品市場,而這樣就又容易形成炒作,因為成熟藝術家的市場是相對穩定透明的,其炒作的空間和培養升值的空間都不如未成名藝術品。但市場形成初期要有成熟藝術家帶的一段,慢慢就要回歸它真實的市場功能,它要培育有才華的藝術家,更要培育有鑒別能力、有藝術修養的購買群體,而這兩者是維持這個市場不可或缺的力量。

張主任表示,歐美市場的培育已經經過了上百年的歷史,如在19世紀末期的法國巴黎,一群來自商界和律師界的藝術愛好者集資成立了“熊皮俱樂部”,在他們首次進行的藝術藏品拍賣中,就受到了熱烈追捧,個別藏品的回報率更是高達400%,這使得“熊皮俱樂部”成為了藝術市場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的私募基金案例。相比之下,我國的藝術品金融化才剛開始,還應該有一段時間的磨合,但這種發展趨勢是良性而又必然的。

【怎麼辦】

藝術品投資多樣化

各取所需量力而行

目前,針對藝術品的投資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通過拍賣或直接交易獲得藝術品實物的傳統交易方式;第二種是投資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證券化交易方式;第三種是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掛鉤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産品。

“投資藝術品是銀行理財産品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尤其是在近兩年國內股市行情不好的大環境下,藝術品具有較大的投資升值潛力。”光大銀行資深理財顧問告訴記者,“不過,無論是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還是銀行藝術品理財産品都屬於小眾的新興領域,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投資者應根據自身財力和經驗謹慎選擇投資領域。”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藝術品投資産品的年化預期收益率平均在7%至10%左右,遠高於一般理財産品的平均水準。例如,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信託成立的“中信文道-中國書畫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期)”,共募集信託資金4000萬元,優先級受益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不低於10%。此外,民生銀行推出的“非凡資産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 、建行私人銀行與國投信託所推出的“國投信託-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招商銀行推出的“私人銀行藝術鑒賞計劃”等産品也是發行後很快被認購一空。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藝術品投資並不適合資金量較小且經驗欠缺的普通投資者,雖然藝術品投資類的理財産品是由銀行介入,相比直接投資藝術品風險要降低一些,但對於普通人來説,藝術品投資流動性較差,一般需要投資時間較長,而且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適用於風險承受能力較大的高端客戶。此外,藝術品投資市場在持續火爆中也出現了一些隱憂,一旦泡沫破裂,金融機構及其投資者都不能獨善其身。眾多金融機構發行的藝術品投資産品其實並非“保本”。也就是説,如果藝術品市場泡沫被扎破,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者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光大銀行理財顧問提醒投資者,應警惕投機心態滋生,投資藝術品不能只注重吸引人眼球的“預期收益率”,更要針對投資對象、風險控制、運作模式和專業能力等做全面的考量。同時,在投資模式上,投資者也要了解金融機構是否能保證本金的安全,不要只為一個看得見卻摸不著的預期收益而草率出手。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