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拐點與藝術投資的轉型

時間:2011-08-15 16:34:20 | 來源:《美術報》

資訊>藝市>

今天已沒有藝術家因為賣畫而感到羞愧,更多的是為賣不出畫而橫生的煩惱。1992年,以“藝術走向市場”為旗幟的“廣州雙年展”背負著種種的罵名,《羊城晚報》1992年8月27日對藝術品“可能成為房地産及股票之後的投資熱點”的預判在今天得到了很好的體現。2010年,“限購令”成了這一年的關鍵詞,“炒房”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而這絲毫遏制不了資本擴大收益的本性,追逐更大的收益是資本存在的價值。面對不溫不火的股票市場,2010年之後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變得“億元頻出”。“億元時代”成為了時代的流行詞,它給諸多高價值的藝術作品帶來了價格上的可能性,同時也在堵塞著藝術市場正常流通的渠道。藝術市場發展至今,除了我們在不斷詬病的制度缺失及不完善之外,藝術市場始終都在扮演著奇跡的創造者與紀錄的發佈機。

藝術市場的拐點

無規則可以接受,但是無秩序絕對不被容忍。藝術市場也不例外。藝術市場與當代藝術有著相似性,雖然表面缺乏科學的統一界定,但其內部有著自成體系的評價標準。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藝術市場中,藝術家鮮有人能夠了解合同及認識到合同的重要性——它大抵不如將錢揣到腰包裏來得實惠;在當代藝術市場史中,購買途徑的單一不會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畫家賣畫,買家買畫,複雜的情形是在買賣者之間添加了經紀(介紹)人、畫廊、拍賣行的角色;在購畫者的圈子裏,我們始終能聽到一夜暴富、一幅畫換一棟別墅的典型成功案例。新世紀以來,藝術市場就像這10年的藝術史一樣充滿著變幻的可能。首先,藝術家及藝術家服務者都已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尤其是著作權;其次購買藝術品不再是富人及投機者的專利,藝術品開始以開放的姿態來到更多的愛好者及投資者手中;再次,藝術品市場的透明化讓暴富成為了泡影,藝術操作者們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時間用在藝術家及藝術品的學術建設中。但是,藝術市場最大的拐點還不僅如此,基金的介入改變了藝術市場的攻守平衡與不確定性,藝術市場由“錢——藝術品”的傳統交易模式,轉為了“錢——錢”的交易模式。

藝術基金不再是“兒戲”

自2003年摩帝富藝術資産公司募集了5隻基金(摩帝富法人藝術基金、摩帝富亞洲當代藝術基金、摩帝富當代新銳藝術基金、摩帝富歐美現代藝術基金、摩帝富當代藝術基金),其已到期基金的收益率達30%以上,中國當代藝術的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曾梵志、周春芽、嚴培明、趙無極、朱德群等均在其主要關注的藝術家範圍。除了我們熟悉的藝術家以及藝術買賣關係之外,年收益率30%是我們最為陌生的數字,如何保證該收益率的實現乃至持續出現,其最主要的依託依然是讓我們感到陌生的現代基金管理制度與風險控制機制。除了摩帝富藝術集團在中國深圳設立公司之外,中國的藝術機構、金融機構也在陸續參與藝術基金的發佈,2011年3月證大集團與工商銀行發售的“香花石——中國新繪畫”藝術基金便是其中的代表,基金需在5年的時間有不低於70%的總收益才能使得客戶劣後級的乙方獲得持平。這一比率將會使得在操作每一幅畫時需要有高於購買價幾倍的銷售額,才能保證總體的收益額。而藝術基金並非因為是藝術的基金就變得缺失監管與改變託管方式,在運作基金的過程上,這一些都與藝術無關,都不再是小買賣的“兒戲”。它不僅牽涉到藝術基金的操作,同時對藝術品的購買選擇、運輸、保管、出售均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與目標,而財富擁有者一改過去直接購買藝術品、承擔藝術品的諸多環節壓力的狀況,參與到藝術基金的購買中而非藝術品的購買,中間操作環節的省卻,讓投資者從資本直面資本。

 


藝術生態第三域

今年3月,泉州當代藝術館在美國全球文化資産管理公司與藝術家蔡國強加盟下實施簽約。無獨有偶,在今年的7月份,成都首家當代美術館——成都當代美術館在成都誕生,而這一美術館的建立與藝術家周春芽的推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首任館長兼策展人呂澎策劃的“典藏曆史——中國新藝術”展覽中,川籍藝術家不在少數。川籍藝術家、策展人在成都實現著資源的最大化,而這一結果是給成都的未來藝術家提供了平臺,為成都的市民提供了文化平臺。與北京具有一流的市場環境所不同的是,泉州、成都是這些功成名就藝術家的家鄉,在這些地方發展當代藝術不僅容易被廣大市民接受,同時有著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效果,隨著文化創意産業的推進,這類城市將會持續增加。無形之中,它們在加速藝術第三域的發展,以成都為例,在2011年上半年便有成都當代美術館、文軒美術館、那特畫廊等多家藝術機構成立,加之原先諸多藝術機構的存在,這個城市的當代藝術及市場變得活動頻繁與人頭攢動,《成都商報》等報紙開設大週末等藝術專題,不斷地參與報道。與北京、上海所不同的是,這裡的藝術活動偏向於年輕態與區域化,這裡的藝術市場也更加地青春有活力。

藝術投資的轉型

藝術基金無疑是藝術投資轉型的表現之一,隨之而來的是對青年藝術家的持續關注與低成本藝術活動的運作。與藝術基金需要控制風險所進行的穩健購買與一線操作所不同的是,新的風險投資出現在了年輕藝術家的身上與省會城市,“億元時代”所帶來的一線藝術品流通的堵塞,讓更多的少量資金擁有者走上了“原始”的藝術品買賣中,“錢——藝術品——更多的錢”。當然,押寶未來是最具風險的事情,誰都無法擁有購買藝術基金那樣的把握來描述自己所購買的青年藝術家作品是升值還是會貶值。正是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及對升值的渴望,刺激著更多的人參與進“一夜暴富”的幻想遊戲中,但與藝術基金不同的是,購買此類藝術品的人在藝術品的市場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輸得起。今天的藝術市場刺激著年輕藝術市場的成長,同時也影響著藝術生態的發展,藝術村或者藝術區早已是進入藝術史的術語,但全國各城市的媒體都在不遺餘力地為這一“新興”藝術生態而吶喊助威,成都便是這類城市之一。從藝術家産出地逐漸轉向於藝術聚集地,當然藝術市場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但鮮為所見的是“大牌”藝術家的展覽舉辦,“80後”、“70後”成為這個城市的主角。與培養理性投資、完善藝術市場不同的是,藝術投資正在向培育新一批的一線藝術家與收藏家轉變,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相同的是,在藝術第三域等新的藝術生態帶動下,更多的投資者、藝術家願意用20年、30年時間來面對自己的投資與藝術。

2011年8月13日《美術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