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初,我們將在香港建立海外第一家連鎖畫廊。”上周,倫敦白立方畫廊(White Cube Gallery)的展覽總監蒂姆
馬洛(Tim Marlow)對媒體説出這番話時,身後正是其代理的知名藝術家達明 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作為倫敦現代藝術掌門人傑伊 喬普林(Jay
Jopling)執掌的畫廊白立方是英國當代藝術界聲譽頗高的畫廊之一,此次它吹響進軍香港的號角,只是歐美頂級畫廊期望入駐香港的一個縮影。
歐美頂級畫廊正在對香港這塊“風水寶地”蠢蠢欲動。除了今年1月早先一步踏入香港的美國大牌藝術品交易商拉裏
高古軒,和剛剛宣佈踏入的英國畫廊白立方,還有對香港市場看好的德薩爾特藝術畫廊。該畫廊1977年由德薩爾特夫婦在巴黎創辦,1981年遷往美國,經營十九至二十世紀印象派、現代藝術、抽象表現派及流行藝術大師的繪畫及雕塑藝術品。
“選擇香港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它在亞洲現代藝術市場中的中心地位,還有臨近中國。”蒂姆
馬洛説,“我們已經從來自該地區的收藏家中獲得了大量的銷售業績。”早在去年5月的香港藝術展上,該畫廊的達明
赫斯特《不可避免的事實》在開幕第一天就以175萬英鎊賣出,成為了此次展會的最高成交紀錄。
香港,只是一個市場
國際頂級畫廊爭相搶灘香港。但他們很明顯的指向就是銷售數據,並不包含“扶植本土藝術家”。
“香港是歐美畫廊進行全球市場部署的一部分。”來自比利時的年輕人馬西明正在上海經營著家族畫廊百鶴高的上海分店,同時他還參與組織舉辦上海國際藝術精品展覽會。他説,“中國不僅有很多收藏家,又有很多新興的展覽館。對於藝術市場來説,進駐香港會更加容易:免稅、無需文化執照和進口許可證等等。”
“未來幾年中,更多的歐洲藝術品交易商會更加青睞香港。”藝術經濟學(ArtsEconomics)奠基人克萊爾 麥克安德魯博士(Dr
Clare
McAndrew)説,“歐盟推出了一項徵稅計劃,截至2012年,所有在成員國銷售的藝術品,如果其藝術家去世日期距交易日不滿70週年,都將徵收轉售抽潤(resalelevy)。”根據該計劃,之前尚未推行該項稅收的英國、愛爾蘭、荷蘭、奧地利、馬爾他,目前可免除此項徵收。對於在歐盟任一成員國銷售的在世藝術家(而非新近離世藝術家)作品所徵的轉售抽潤,額度將更大。最為重要的非歐盟市場,尤其是美國和中國,則沒有推行這項稅收的計劃。克萊爾説,“在這樣的稅收政策下,對於賣方而言,將任何一件價值等於或大於4萬歐元的藝術品發往紐約或香港銷售,都是值得的。”
但事實上,幾年之前,當ART
HK展覽總監馬格納司
瑞夫裏第一次説在香港舉辦藝博會時,人們告訴他,這件事並不太可靠。因為香港是一片“文化的沙漠”,香港的畫廊多數扮演著和與內地與國際資本對接的角色。為此,他在展會上更是專門設立亞洲展區和未來展區,用來扶植和鼓勵亞洲年輕藝術家和畫廊。
“但已舉辦了四屆的ART
HK已被
MCH瑞士展會(巴塞爾)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多數股權,他們將香港國際藝術展轉變為國際知名品牌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亞洲門戶。他們是否會仍在這個展覽中設置扶植當地年輕藝術家的項目,我們不得而知。”香港藝術家梁先生(根據採訪對象要求隱其名)認為。
香港,全球藝術品中心?傾銷地!
直至今日,我們看到,這種繁榮背後仍藏著隱憂:如果這些畫廊只把香港當做藝術産品的傾銷地,在香港本土藝術創作力量還非常薄弱的情況下,過度商業化的市場,只會加速這些藝術家的商業化,使真的藝術死亡。
“事實上,我們的生存境況與香港藝術市場的節節攀升背道而馳。”梁先生説,“因産業轉型、廠房搬遷至內地等原因,香港的廠房大量空置。很多藝術工作者選擇租金低、空間大便於創作的工廠大廈,尤其是在觀塘、火炭和新蒲崗三處的工廠大廈都聚集了大批藝術人士。但因為大量小型畫廊和創意工作室的涌入,我們原本棲身的廠房區租金節節增長,很多藝術家不得不被迫遷出。香港很多藝術家都已經居無定所的,更何談創作進步?”
4月25日,一群香港藝術家在街頭作畫、寫作、排戲及練武。他們以這種方式對身處的工廠大廈加租進行抗議。藝術市場的走好是把雙刃劍,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將有望隨著國際頂級畫廊的入駐和經營上漲。而年輕藝術家則將面臨更高的生存和創作成本。
但知名藝術批評家費大為並不同意本土藝術家的觀點。“國際畫廊進入之後,必定會吸收本土藝術家,而且很多西方的畫廊與美術館都有一定的聯繫,這對香港本土藝術家走出香港,進入國際市場有很多幫助。”費大為表示,“國外畫廊的進駐並不會殺死真正的藝術,相反會有推動作用,削弱商業化的程度。香港的藝術市場的薄弱就在於過度的商業化和與國際不接軌。”
“對年輕藝術家的影響,只有通過展示高品質的作品,藝術家、收藏者,還有藝術愛好者等等才能將藝術看得更加透徹。”馬西明支援費大為的觀點。
“傾銷地”始作俑者
香港的當代藝術拍賣會被認為是一種典型的大賣場式的傾銷型拍賣,這種拍賣也嚴重擾亂了畫廊這個一級市場。
根據權威藝術網站artprice的數據,中國億萬富翁的數量每年增長20%,中國的新貴們也熱切的想把藝術品加入到他們的車子和財産的投資組合中。作為傳統玩家歐洲和美國的強勁對手,香港的成功部分歸因于其進出口免稅政策,加上其靠近中國大陸,而那裏對進口藝術品徵收34%的稅。
“畫廊1月份開張以來,銷售一直很強勁。”最先進入香港的國際知名畫廊——香港高古軒畫廊董事總經理尼克
希穆洛維奇則表示,“他們最初被吸引到畫廊來,可能是因為我們代理著達明安 赫斯特和村上隆等藝術家。”
“我還不認為那些畫廊將香港看作傾銷地。畫廊是藝術品一級市場的一部分。我之所以説香港是傾銷地是有另外一個原因。這個原因來自香港的藝術品二級市場——拍賣。”馬西明表示,“國際藝術市場與中國的藝術市場有很大的不同。在國際市場上,一家畫廊會將專業性與安全性等值,就是如果你可以從一家主流畫廊中,以公正的價錢得到一件作品,同時保證是真跡。但是這個理念在中國卻有所不同,在過去的幾年中,很多畫廊開在中國。他們的作用和品質都非常的平庸。如此的反應就是,在中國的人們覺得在拍賣會上買藝術品會更加的安全。這些拍賣使得藝術品價格飛漲,並有可能使香港成為高價藝術品的成交地和傾銷地。”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香港的當代藝術拍賣會是一種典型的大賣場式的傾銷型拍賣,這種拍賣嚴重擾亂了畫廊市場。幾年前發生的金融危機折射出中國內地和香港現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諸多問題。“但經歷這幾年的市場洗牌後,香港的現當代藝術一級市場該走向何處,我暫時還沒看清方向。”這位資深人士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