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珍罕元青花大罐現身中拍國際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6-16 14:43:3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包頭市博物館藏
1979年內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郊區燕家梁出土
《元青花》頁50,首都博物館等編,2009年出版

 


菲律賓出土 私人收藏
《菲律賓發現的中國與安南青花瓷器》圖版Y2,頁34

牡丹紋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經典紋飾之一,而牡丹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唐代之後,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等。而文人繪畫當中也不乏以牡丹為主題,元人王淵《牡丹圖卷》反映了元代文人對牡丹之鍾情厚愛,其筆下牡丹盡顯雍容華貴之貌,其氣息與本品所繪至牡丹相同。可鑒,元青花紋飾之風格深受當時文人繪畫之影響。

縱觀近二十年以來,古瓷珍品的拍賣無不注重流傳有緒,尤以元青花瓷器為甚。例如2003年秋,美國收藏家莫瑞爾夫婦將一品相狀況欠佳的“元 青花四係海水雲龍紋扁壺”送至美國紐約Doyle拍賣行,最後以583萬美元(約合港幣4550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當時中國青花瓷最高拍賣成交紀錄。即使該品身有多處修補,但係出名門、流傳有緒,依然博得國際大藏家厚愛,不惜重金購藏,兩年後的2005年7月的英國佳士得公司拍賣會上拍賣由荷蘭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男爵收藏“元 青花鬼穀子下山圖大罐”以2.3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成交,創下了佳士得公司當時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該罐由Haron van Hemert tot Dingshof男爵于20世紀20年代在中國購得。第一次大戰時他曾在荷蘭海軍服役,被派駐北京(1913-1923年),為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

以上二例驗證了元青花瓷器收藏狀況當中的獨特個性,就是元青花瓷器的本身真實可靠的流傳歷史直接成為甄別真偽這一根本問題的依據,因為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尚未曾對元青花瓷器進行仿製。另外,老古董商眼中最為珍貴的“早期青花瓷(EarlyBlue)”的價格由此件元青花扁壺再創新高,再次證明了屬於中國青花器燒制關鍵期的元代名物,不論品相如何,其工藝技術和美術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

本品與前二者一樣,係出名門,原藏于法國吉美博物館,流傳經歷清晰可靠,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已經入藏西方著名的博物館,為當今拍賣的元青花瓷器當中所僅見的一例,殊為難得。本品雖曆盡滄桑,未能以完美面目存世,卻仍不掩其藝術鋒芒與魅力,紋飾細節和青花發色效果方面非常吻合,皆鋪陳出元青花瓷器最經典的時代風貌,依然可折射出蒙元之世特有的豪邁氣概,猶可珍也!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