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用黃種人的眼睛看亞洲藝術市場的崛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5 18:19:49 | 文章來源: 藝術與投資

關敬先生
 

採訪整理_羅玉梅

日本 通往西洋美術的便捷門

“明治維新”時日本採取全盤西化,派出大量學者留學歐美;又翻譯大量外文書籍,引進西洋知識。在亞洲能引進這麼多西洋的東西,只有日本,這是我們的優勢。因為拍賣一定要有拍品來源,能擁有這麼多西洋美術的潛藏拍品,就只有日本。從2008年的11月份開始,我們就開始拍賣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作品,雖然當時沒有拍得很好,但我們還是堅持,從去年開始就好起來。我們公司作為亞洲第一家拍賣公司,在歐洲和美國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我們有一批法國畫家亨利魯索(Henri Rousseau)的畫,而且是第一手,從來未被拍賣過。一般來説,人們都覺得買家在拍賣行業的角色很重要,但對於我們來説真正重要的是狀態好的、有名的作品,能以合理的價格在拍賣行出現。像佳士得和蘇富比這些比較有名的拍賣公司,自然會有許多人拿出很好的東西與他們合作,我們公司現在也達到這種程度了。亞州的拍賣公司應該只有伊斯特(EST-Quest)能做到這樣。

日本留學潮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留學日本是學習西洋美術最便捷的管道。日本的藝術家去西洋留學,但中國人、台灣人、南韓人都來日本留學,這對亞洲藝術的發展是特別不好的一件事情。日本人到歐美留學,模倣他們的東西,那批留學生回國後都成為比較有名的藝術家。南韓人、中國人再跟他們學習,就等於是再模倣。在當初比較受歡迎,得到好評價的都是他們模倣過來的東西。在1998年趙無極的畫300萬日元 (36000美金) 賣不出去,現在就賣50000美金。如果你比較趙無極與白髮一雄(Shiraga Kazuo)的畫也許覺得差別不大,若在技術層面上,白髮一雄跟趙無極沒什麼分別的話,人們以後肯定會喜歡便宜的東西。

像山田正亮(Yamada Masaaki)在日本甚至世界上非常有名,但作品價格卻很低。我個人很鍾愛日本二十世紀50到70年代的抽象畫,而這批作品剛好聚集在我們的公司,外國的博物館,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蓬皮杜文化中心和古根海姆美術館都有收藏這批作品。在三、五年前,它們的價格非常低,我把它們帶入拍賣市場,現在升幅近50倍,這是我作為社長覺得最自豪的東西。

大陸、台灣和香港市場

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主要在中國;也許因為鄰近大陸,台灣人的購買欲也是相當強的。台灣的位置正好在日本與中國之間,台灣人在美術觀點上也比較中間,既接受日本也接受中國的,同時對於西洋的東西也很接受,是一個很好的市場。香港跟台灣比較接近,它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比台灣更容易接受歐美的東西,雖然它人口比較少,但有錢人的比例還是多的。

隨著錢走的文化藝術

“亞洲藝術市場”的形成,也就是這5年之內的事情,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中國人有錢,那些資金流動起來,拓大了整體市場的規模。文化藝術這東西是隨著錢走的,比如説古羅馬帝國時期經濟相當發達,當時的文化藝術也相對成功;美國也是,經濟發達時,人們蓋的房子都是不動産,但藝術品是可動産,藝術品是大家有了錢就想要的東西。

亞州藝術將成為主體

亞洲市場的帶動,是跟人種有關的,我們都是黃種人,我們眼睛看的東西都比較發黃,比如你看這個紅色和義大利(白種人)看的紅色都不一樣,根據人種的關係我們看什麼顏色比較舒服、有安詳感?絕對是亞州人的東西。現在中國的藏家還是對古董比較感興趣。比如説陶瓷,中國的陶瓷比日本貴好幾十倍,原因是陶瓷是中國先有的,日本是模倣,你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才能賣得高。一般來講,所有人都是先買自己國家的東西,心態是假如要買就先買國內比較有名的藝術品。隨著經濟富裕,人們出國外旅的機會多了,去各國的博物館、展覽館參觀,就會慢慢喜歡上外國的東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