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市場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亞洲市場復蘇最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18 11:02:13 | 文章來源: 上海證券報

曾梵志《無題NO.10》

王沂東《少女與幸福鳥》

  ——香港佳士得專家張丁元答記者問

今年2月開始,藝術市場出現了比較強烈的反彈

亞洲整體市場復蘇會是最快的,下一波的上漲會比上一波更強有力

藏家選擇作品必須關注3個指標:獨特性、完成度、代表性

今年5月24日舉槌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其“亞洲當代藝術”與“20世紀中國藝術”部分一如既往地推出夜場和日場專拍。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香港佳士得國際董事、“亞洲當代藝術”與“20世紀中國藝術”的主管張丁元。

他強調,從今年2月開始,儘管全球經濟狀況還比較糟,但拍賣記錄如聖羅蘭專場的拍賣結果,卻已顯示了藝術市場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從那時到現在,藝術市場顯示了比較強烈的反彈。日前紐約佳士得當代藝術夜場拍賣的業績,成交率是91%,成交價格過百萬元美金的拍品逾30件,總成交額達9300萬美元。這顯示藝術市場的拍賣成交已經反彈,正處在往上爬升的階段。説到未來的趨勢,他認為亞洲市場藏家比較穩定,有成長的潛力,因此亞洲整體的市場復蘇會是最快的。下一波藝術市場的上漲會比上一波更強有力,這是普遍的看法。

市場的主流部分不會變

這次佳士得春拍,“亞洲當代藝術”中對中國藝術家的宣傳重點還是蔡國強、曾梵志、劉野等,為什麼?

答:隨著經濟的變化,市場也在變化,但這些藝術家還是主流。我們選擇拍品和確定估價時,對作品的尺寸、品相和創作年代等因素都會加以考慮。如蔡國強的作品,在國際上頗受重視,他把中國人文的觀念用西方的藝術語言來轉換。如其作品《再建柏林墻》用火藥來表現當年的柏林墻,與他的《延長萬里長城一萬米》很相似。這樣的作品,不管市場怎麼變化都會受到關注,有穩定市場的作用。平均來看,全球的藝術市場都有所調整,但影響大的是這些當代藝術家近期的作品,而他們的早期作品並沒有受影響。去年秋拍有的作品流拍後馬上就有人打六七折買走,可件其市場穩定性,實在是難能可貴。

這次拍賣中,日本和南韓藝術家都有比較重要的作品上拍,這是否反映了亞洲拍賣市場的新動向?

答:也可以這麼説。價格的能見度越來越高,買家對作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支援藝術品的價格也就越來越高。這是市場資金背後的力量。無論是日韓作品,還是印度作品都是這樣。對品質的考量,買家越來越重視,這也是今後的趨勢,會成為對藝術品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考量因素。

關注獨特性、完成度和代表性

請談談你對今年整個藝術品市場,包括拍賣、博覽會以及畫廊銷售的看法,對當代藝術的藏家有什麼好的建議?

答:我接觸到一些特殊的例子,説明作品的獨特性越高銷售就越好。同時,品質的細節也受到藏家的重視。當代藝術是國際化的,在國際性的拍賣場上買家會比較。加之現在資訊開放,在比較中越是獨特的作品越受歡迎。這對畫廊是這樣,對藝術家是這樣、對藏家也是這樣。藏家要關注三點:一、獨特性,只屬於藝術家個人,體現了創造性,決定了重要性;二、完成度,包括藝術表現方法的成熟與作品的品質;三、題材在市場上的代表性,或者是認可度。

“20世紀中國藝術”部分中,常玉的《貓與雀》是否是夜場中估價最高的作品?

答:常玉的作品本來就少,價格高。這一張更是在1993年蘇富比的拍賣中拍出高於同類作品兩到三倍的價格。這就是“現代中國的文人畫”。從作品的圖式到上面的題詞,都選用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元素,體現了中國文人畫自然和諧的精神追求。可貴的是,這是精神性的而非形式的追求,藝術家希望回歸到中國傳統的本質,所以在當時就會拍出那樣的高價。

請問林風眠《立體靜物》的估價與趙無極的《風與塵》和《我們倆》的估價為什麼明顯不同?

答:林風眠的這張畫比較特別。他在歐洲時想開創現代水墨的新風貌,採用立體派的造型、野獸派的色彩,是他創作道路的轉捩點,也是對中國繪畫後進的重要啟示,給後來的趙無極、朱德群、劉大羽等開拓了發展空間。而且同類的作品很稀少。至於趙無極,上個世紀50年代就在歐洲發展,1956年起脫離西方藝術家保羅·克利的影響,開始“甲骨文”系列,融入中國傳統的山水和文字。這與中國傳統強調的“書畫同源”一脈相承,得到藝術界的認同,使他躋身於世界美術的範圍,成為第一個進入世界名人錄的中國藝術家。另外,他創作的當年僅39歲,可謂“當代藝術家”,作品具有完整性、獨特性、代表性,可以長存于美術史。

好機會可遇不可求

最近,“20世紀中國藝術”領域接連出現了一批新露面的重要作品,對此你怎麼看?是否意味著一個新的市場機會?對買家有何建議?

答:這次拍賣的作品中,《立體靜物》、《風與塵》、《貓與雀》也是新露面的。這對有經驗、有追求的藏家是一個重要的機會。大作品在拍賣市場露面有10到15年一個週期,長的達50年一個週期。這樣的作品對藏家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美術館的收藏,講究關鍵的藏品;私人收藏也是如此。對藏家而言,最難得的是,當這樣的作品出現時,收藏家是否能意識到這是自己的關鍵收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