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黃文叡: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3年後可能到階段性頂點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8 16:13:07 | 文章來源: 理財一週報

大學時的黃文叡學的是電影編導,那時的他對文學及影像藝術充滿熱情,還曾在美國籌組電影公司拍攝電影。

在台灣成長、受教育的黃文叡,後來赴美求學並取得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及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碩士和藝術管理碩士。

黃文叡活躍在紐約藝術界,他曾是——紐約市立大學助理教授、紐約大學副教授、紐約現代美術館策展人、英國牛津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兼任副教授、美國國家文藝基金會預算審查委員等。

如今的黃文叡是摩帝富藝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

摩帝富藝術顧問公司于1997年在紐約成立,長年致力於歐、美和亞洲主流藝術市場,從事藝術品買賣、藏家和企業收藏規劃、藝術諮詢、藝術基金操作、藝術品作為資産配置和另類投資的選項、公共藝術及國際策展等服務。2006年起亞洲當代藝術一躍成為巿場的新寵,公司先後增設總部亞洲部門,東京、台北、北京等多處分公司。

自2005年中國當代藝術品發力以來,價格一路攀升,市場熱情沸騰。2007年民生銀行推出“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産品”,投資于中國當代藝術板塊,這款産品僅用一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募集。3年多以來,國內藝術基金規模擴張迅速。然而在藝術品一級、二級市場尚未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機制之時,2010年國人似乎已不滿足於拍賣和藝術基金交易,開始挑戰前無古人的藝術品産權交易。

黃文叡説,當下對藝術品的計價方法,是非公平機制下的演算法,是一種假性公平。他甚至認為,在藝術品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他告訴本報記者,未來3年,中國藝術品價格會迎來第二波上升,但同時也會是一個階段性的頂點。

藝術品計價方法是假性公平

本報:您曾説,“藝術品不同於股票,不可能每天都有凈值,就無法談及所謂權益的劃分。如果沒有賣之前就開始分權益,那麼就容易導致惡性炒作。”2010年下半年以來,深圳、上海、天津等地文化産權交易所推出藝術品産權産品,買賣的權益正是基於對未來行情的預期。您認為這會引起什麼風險?

黃文叡: 風險太大了。這類産品結構性的問題存在於基本面上。以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的“楊培江1號”為例,楊培江不是二級市場裏非常活躍、有很多拍賣記錄的藝術家,發行單位稱“楊培江1號”的市價是500多萬元人民幣,用200萬元發行。請問你們如何計算出500萬元市價,這個數字有沒有公信力?

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必須回顧楊培江作品公開的所有數據,讓投資者相信藝術家真實市價。透明且可信的機制建立起來,今後可以發很多資産包。

現在,投資者開始轉讓權益,價格越炒越高。封閉期結束後,人們基於預期而轉讓的價格實際上已經超過市場上藝術品掛牌的價格了,賣出去每個人都會虧。這樣的風險由誰來控管?投資者自行交易的轉讓價格是控管不住的。

上海文化産權交易所了解了深圳産品的潛在風險,找到藝術家黃鋼以前的各條拍賣記錄。但是我知道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黃鋼作品價格下跌。他們對資産包計算方法科學嗎?每個藝術家的每件作品都具有單一性,能夠加減乘除計算嗎?資産包裏的黃鋼作品和以往高價拍出的黃鋼作品,是同一品質的嗎?現在採取的計價,是非公平機制下的演算法。取樣標準不統一,會造成很多問題。美學基礎不同,因此藝術品價格計算是不可能有標準化的公式的。我們現在,只能獲得一種假性公平。

本報:摩帝富的價格機制合理嗎?

黃文叡:我們是把買進價當成基準價。藝術基金的作品沒有脫手前不能説賠或賺。但我可以打包賣,把一些想脫手的作品與那些令拍賣公司、藏家志在必得的作品一起出售。我們採取全盤操作而非單一作品操作。

不懂風控,藝術基金難做成

本報:民生銀行曾推出的藝術品1號、2號産品,雖然不是100%投資于藝術品,但産品收益很好。據悉,當時這款産品的負責人已轉戰他行。為何民生銀行不繼續推行藝術基金,國內其他大銀行也鮮有問津?

黃文叡:銀行發基金是好的,但銀行本身沒有專業藝術品操作團隊,必須要委外操作。

民生銀行發第一、第二個藝術基金的時候沒有專業團隊操作,所以部分的錢只能和畫商、交易商合作,而大部分的錢去買新股了。所以這不是真正的藝術基金。

真正的藝術基金,專業團隊非常重要。如果專業團隊不懂得風險控管,也沒有操作經驗和績效,就談不上專業了。我常説,中國大陸現在有非常多的藝術品操作團隊,但是少有擁有績效和操作經驗,也鮮有懂得風險控管的。如果某一家發行10億元人民幣基金購買中國當代作品,鋻於當代作品均價在10萬美元,請問你怎麼買,買幾百件還是幾千件?如何管理藝術品,風險怎麼控制?流通平臺架設好了嗎?基金公司買藝術品之前,是否清楚藝術品該怎麼賣,賺多少錢,什麼時候賣,往哪兒賣?

大家把藝術品基金的重點放在投資回報率,而不是放在風險控管,這是錯誤的。風險控管不當,藝術品基金就很難成形。

本報:您曾談到,東方人文化心理層面的東西很難突破,對於專業的尊重程度不高,更喜歡貨比三家。

黃文叡:如果三家畫廊代理同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作品肯定各不相同,這就很能考驗三家畫廊經營者自身的眼光和學養。如果拿來作品價值不高,自然賣不好。所以市場要回歸到美學機制。人們貨比三家是為了低價拿到作品,但獲利關鍵在於是否能得到好的作品。

藝術基金不可越界

本報:國內某知名藝術基金公司高管曾説:“做藝術品基金最大的難度不在發佈,而是在於對藝術家和作品的推廣。要針對購買的作品以及畫家本人,策劃一系列的展覽、座談會,甚至請國外的美術評論家寫評論。”您認同這個觀點嗎?

黃文叡:我認同第一句,對第二句有不同觀點。藝術基金掌握的資金非常大,大資金如果管理不慎會干預市場操作。藝術基金操作者必須堅持正規操作,在市場中通過自身的人脈、網路、平臺,幫助投資者購買藝術品、操作、獲利,而不是作為市場價格決定者的角色去影響市場。所以,第一句話所説的難度在於推廣,我理解為對新興藝術家的推廣,藝術基金有其責任。

但推廣的方式不能越界。“展覽、座談會、邀請專家寫評論”不是藝術基金的工作,而是畫廊該做的。藝術基金不應該跨到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應該保持中立角色。藝術基金就整個市場進行分析,選定基金投資的藝術家、作品風格、長短線,在適當時機進場、退場,幫助投資者獲利。

本報:藝術基金不能取代一級、二級市場的角色。摩帝富是如何為自己在國內市場環境中定位的?

黃文叡:摩帝富擔當的是顧問和基金經理人的角色。畫廊、拍賣公司與我們,既是合作也是競爭關係。

控制風險,短線獲利30%可退場

本報:摩帝富藝術基金如何運作資金和甄選藝術家?

黃文叡:每只基金都有自己的投資標的。細分起來有20世紀、當代、古書畫、近現代書畫、瓷雜。細分的層次取決於基金規模。中國當代藝術品平均單價在10萬美元左右,如果發行1億美元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基金,需要購買成百上千件作品,控管風險很大。現在市場中有機構發行5億-6億元人民幣的基金,作品有這麼多嗎?風險如何控制?很多人不懂基金本身的結構,操作也不規範。有些人只是用自己的想法來發行,風險很高卻沒人談及。

摩帝富的操作方式是首先確定投資標的,再看某個市場、區塊上藝術品的單價大部分落在什麼點上,再分出買賣的長短線,一般七成為長線,三成為短線。這些計算之外,還需留下預備金。

我們篩選長短線藝術家名單有自己的原則。長線作品不外乎是大師作品,單價高,隨時可變現。解決了流通性問題,我們會搭配短線作品,主要是風險高、單價低的作品,70後、80後藝術家大部分是短線。摩帝富會告訴投資者短線操作只要獲利30%就該脫手。

本報:摩帝富藝術基金的資訊透明嗎?投資者能否了解摩帝富購買了哪些藝術家、什麼作品、購買的渠道和價格?

黃文叡:投資者會收到季報。但是我們不希望自己關注的藝術家成為市場上的指標,讓其他人跟風炒作。您説的資料只能在投資者中公開。同時,我們會教育投資者不披露這些資訊。這些資訊的公開會導致看不見的風險,如果市場某些人提前把這些藝術家炒到高位,我們來不及退場,基金投資人就損失了。

藝術品市場需要明晰的角色定位

本報:您曾經所説的一句“市場是檢驗藝術的唯一標準”引起譁然。如果説,藝術是個人情感的表達,市場取決於某個時代或地域大多數人的審美認同,那由市場檢驗藝術在認知層面和時空概念是存在較大不同的。您可否作些解釋?

黃文叡:我補充一下,這是在講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時候説到的。我認為,當一個國家、地區的文化水準沒有達到一定水準的時候,人們的美學標準是不一樣的、主觀的。在整個市場非常混亂的情況下,惟一能讓人看得清楚的是數字、成交價。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發展的過程中,藝術史家還不能寫史,也無法寫史。所以當前的市場價格在寫這個歷史。以中國當代藝術為例,市場的話語權大過美學標準。無奈的是,藝術收藏和投資過程中,如果只考量市場和價格,那是十分悲哀的。

本報:但如此不健全的市場又如何去檢驗藝術?

黃文叡:這是一個很大的教育問題。美學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中國經濟的強大並不意味著已經建立一套美學標準。美學標準雖然主觀,但有強烈的地域性。但是,如果藝術品完全框在地域的樊籬中,是走不出去的。需要構建的是藝術的世界共同性語言。如果展示的藝術作品旁,必須配以展板解釋作品,那麼這件藝術品是失敗的。

我認為健全的藝術市場機制形成後,可以彌補美學教育上的不足。但這些需要時間。當前機制不健全,很多人被誤導,甚至認為美學教育是不需要的,那麼整個方向就錯了。

本報:在您看來,建立起較為成熟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需要哪些條件?

黃文叡:這取決於每一個角色可以認清各自的權利義務,畫家、經紀人、畫廊、拍賣公司、藝術基金不要越界去做那些做得到或做不到的事情。藝術家不要自己直接向拍賣場送作品。畫廊和藝術家要充分溝通,明確二者是採取獨家代理還是分權益代理的方式。其次,畫廊要與藏家建立好關係。拍賣公司如果可以拒絕藝術家直接送拍作品,一級市場就可以建立起來。現在我們正處於過渡期,希望這個階段不要太長。

未來3年中國當代藝術潛藏危機

本報:中國當代藝術的下一波行情何時來臨?

黃文叡:當代藝術的第一波行情發動於2005年,2008年金融海嘯時跌下來。當時高價買入的藏家受傷很嚴重。這些藏家中不乏有很多人會集結起來把作品放出來,炒回當時的買價。2011年不敢説,從2011年年底開始到2012年,當代作品數量和金額會上升非常多。因此,現在是基金進場的時機。

在接下來3年裏,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會有第二波上升。但我很擔心現在進場,三年後可能又是一個頂點。再往後就沒作品了。而70後、80後藝術家可能還沒有站穩。作品量有限,而這麼多基金髮行,該怎麼辦?只能挑出70後、80後藝術家去炒。但是,現在中國還沒有清晰的藏家名錄,內需市場還不健全,炒過以後的作品丟出來,由誰來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