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大量資本涌入藝術品市場 藏家被迫退居二線

大量資本涌入藝術品市場 藏家被迫退居二線

時間: 2011-01-24 20:27:53 | 來源: 北京日報
收藏 >

蘇富比拍賣現場
 

2010年對於藝術品拍賣市場來説,是個很特殊的年份,不僅拍品屢創天價,而且還出現了諸多怪象:真正懂行的買不起,不懂行的倒屢屢得手;更有收藏家頻頻中招,競相買到高倣真書畫。可以説,從來沒有像2010年這樣,收藏家開始處於尷尬的境地,成為被邊緣化的群體。

收藏家“看不懂”假畫

收藏家甚至拍得“印刷贗品”,這在過去可能聞所未聞,但是圈內人士説,許多人都中招了,只是他們不吭氣。不吭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有的人還想再賣,二是有的怕丟人,三是有的已經送朋友、送禮了,更不能兜底了。

郝驚雷已有20年書畫收藏史,他竟然一舉拍得3件印刷贗品,這讓他怎麼也想不通。郝驚雷説:“2010年5月,我在嘉德春拍上看中了幾件清代書畫作品,其中有王文治行書手卷、方士庶《滄海秋波圖》和顧文淵、蔡遠等合作的山水冊頁,經過競拍,我以204920元的價格中標。”

郝驚雷是嘉德的老客戶,去年春拍開始前,他把拍賣圖錄研究來研究去,相中了這3件清代拍品。他回憶道,預展是在一家五星級大酒店舉行的,上萬件拍品讓他看得已經有些頭暈了,“尤其是挂在墻上的那3件拍品,炫目的燈光一打,非常奪目,真的迷住我了。”於是,在拍賣會上,郝驚雷奮勇爭先,那件山水冊頁還是與一位國家級鑒定專家一爭高下後,方才得手的。

可等郝驚雷將3件拍品取回家後,他發現不對勁。“在自然光線下,我發現這拍品有破綻。這些破綻在燈光下或光線不亮的情況下,不容易看出。”原來,這些作品有印刷痕跡,“高倣印刷的書畫僵硬、呆板,而手繪的濃淡、乾濕非常自然。”郝驚雷認為,他手中的這幾件拍品,印刷之後加上了手繪,可説是高倣真贗品。

郝驚雷找到嘉德要求退貨卻未果,他隨後將嘉德拍賣公司告上法庭,目前法院已委託華夏物證鑒定中心進行相關鑒定。而老郝拍得的3件拍品是否手繪,是否半印半繪,是否完全印刷,春節後將有一個鑒定結果。

據圈內人士透露,郝驚雷的遭遇並非個案,很多人都有類似經歷。不過,有不少人並不知曉自己手中的珍品,竟然是這種“印刷贗品”,這也讓更多的贗品大行其道,也愈發在市場上倡狂起來。

新買家“壟斷”天價拍品

去年,王羲之《平安帖》拍出3.08億元天價,黃庭堅《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這兩件作品的買家都很神秘,他們都不是拍賣圈的熟面孔,皆為這兩年涌入拍賣市場的新買家。而據有關專家透露,去年天價拍品的買家,幾乎全是新面孔。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統計,單是2010年秋季拍賣市場,新買家的比例已佔到40%,目前,這些新買家多為收藏機構、銀行等投資機構以及企業家、財團等掌握大量遊資的群體,而過去佔主導地位的收藏家在市場已“退居二線”。對此,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龔繼遂分析:“這些新買家對高端藝術品需求殷切,大多是奔著拍賣行的高價精品和宣傳力度較大拍品而去。”美術評論家牟建平也注意到,收藏家在市場中至多佔三分之一,大量的新買家已撼動了收藏家的霸主地位。

與此同時,隨著資金雄厚的新買家的介入,過去在拍賣市場上馳騁多年的收藏家只有“望價興嘆”的份兒。“我們拼不過這些富翁,何況一個瓷瓶就賣5億多元也不值,我們誰也不會犯傻去買的。”一位收藏家如是説。

最近,雅昌藝術網對收藏家進行了一次對拍賣市場信心度的調查,截至1月17日,有42.11%的收藏家認為2011年適合購買藝術品,遠遠低於去年第三季度的68%和第四季度的60%,對此,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負責人關予分析道:“這一情形的出現,主要是因為2010年的拍賣高價,讓更多浸淫藝術品多年的買家看不懂、買不起。”

市場需要行家的參與

面對假畫的困擾,面對拍品價格不斷攀升的市場,面對新買家的不斷介入,收藏家到底何去何從?

“投資型買家給拍賣市場帶來了天價,也帶來了波動、風險和泡沫,隨著他們開始主導市場,已使市場行情提前透支。”牟建平説,這些新買家不會為藝術市場帶來長久的推動力,隨著市場泡沫的出現,他們會迅速撤退,其帶來的鉅額資本當然也會隨之隱退。

但真正的收藏家不一樣,他們不管藝術品是漲還是跌,都會堅守自己為之付出心血的事業,專家認為,對這類人群而言,目前應該堅持感性認識和理性收藏。收藏家郭慶祥説:“現在有種觀點認為,拍賣市場的繁榮,是因為股票、房地産投資市場的不景氣、風險大,轉而將資金向藝術品市場傾斜、轉移,致使藝術品市場出現虛高價格。”他認為,這其中實際很多是拍賣市場精心設計的陷阱,意在以這種假像,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拍賣市場。“收藏家正常的態度還是要冷靜觀察和分析,不要被熱情的市場氛圍所迷惑。”郭慶祥認為。

龔繼遂也提醒道:“市場需要行家的參與,才能正常有序地發展,藝術品拍賣市場不僅僅是金錢的遊戲。”無論是何方人士,藝術品收藏和投資不能單靠一時的熱情,而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功底、鑒賞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做到收藏心中有數,不能隨波逐流。

收藏家獨攬天下的時代已成過去,資本大量進入拍賣市場已成趨勢,新買家不斷介入將成常態,正因為如此,如何規範拍賣市場的運作更是眼下所急。否則,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無論是新買家還是老藏家,誰都容易受到傷害。(文/路艷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