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市場

藝術市場進入反覆無常的新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0 08:33:52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蘇富比員工在一次拍賣預展中展示畢加索的《閱讀》    

從外表上看,藝術市場的形勢可以説一片大好。以佳士得為例,2010年的總成交額達到50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了53%。蘇富比的成績也很不錯,拍賣所得(不計私下交易)達到了43億美元,相比2009年那可憐的23億實在是好了太多。各項拍賣紀錄紛紛被打破,賈梅孔蒂的《行走的人 I》2月在蘇富比拍出了1億440萬美元,幾個月之後畢加索的《裸體、綠葉和半身像》在佳士得拍得1億650萬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的井噴仍在繼續,一隻乾隆花瓶在11月被英國Bainbridges拍賣行以8500萬美元拍出,創下了中國藝術品的世界紀錄。在一大批對一切都充滿興趣的新買家支撐下,嘉德和保利這兩大中國拍賣行也相繼創下年度成交額新紀錄。

事實真的就這麼美好嗎?一些分析家認為,本次增長的動力之一是眾多投資者——而非藝術愛好者——覺得把錢投入到藝術品上,這可能引發又一輪的崩潰。倫敦藝術市場調研機構ArtTactic在最近的一份當代藝術市場分析報告中警告説,“在中國新興富裕階層的支援下,這次的牛市行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泡沫終會破滅,就像90年代初的日本和2008年的全球藝術市場崩盤一樣,”該機構稱,投機所引發的危害不但會影響到新興市場,連那些成熟的西方市場也會遭殃。報告指出,安迪·沃霍爾這個多年來被視為藝術市場增長金本位的藝術家將會成為投機者的獵物。

不過ArtTactic認為不會有一次性的大崩潰。“投機分子總是頻繁地進出於各種時下熱門的市場,因此我們會經歷比以往更多的起伏。

當然,將藝術作為一種資産類型進行投資的興趣的確在增強。阿聯酋最大的銀行日前宣佈將和藝術基金集團合作,將其手中那些最具實力的客戶引薦到藝術投資中去,銀行的首席投資官直截了當地説,這“不是審美投資,而是金融投資”。中國和法國甚至出現了購買藝術品“股權”的作法。路透社部落格Felix Salmon稱其是又一種投資騙術,他覺得巴黎的藝術股票交易所(Art Exchange)尤其荒唐,“只有用博傻理論去分析才能看出這種方式有利可圖。”

然而歐洲佳士得總裁尤西·皮爾卡寧(JussiPylkkanen)認為,至少從拍賣業看,買家的興趣在增加是毫無疑問的,由於新買家的加入,還會有進一步的增長。他對路透社記者説,他對當前這股勢頭的可持續性還是“非常有譜的”。2010年在佳士得登記出售的人數增加了23%,拍下物品的人數增長了1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